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害怕情境的发展

(2021-08-19 23:54:09)

许多人很快学会预测到可能引发恐慌的情境,这些情境通常并不危险,只是患者认定这些恐慌情境容易使他们显得笨拙,如飞机、火车、公交车、电梯或手扶梯都是常见易显笨拙的情境,因为这些情境都要等到其停止才能离开,如在银行或卖场需在线后等待也是相同理由。当真独自一人时,如独自在家也无邻居,或独自开车于无人车的道路,或独自在无人的海滩田野时,都是一样的道理:当恐慌发作时谁会给你帮助?独自开车于拥挤路上都与这些问题有关:独自一人且无法得到帮助但当发作时你仍不会真的离车而去。当然的,与害怕在众人前出糗笨拙相比,独自

人似是较可忍受的,因此你可能当发作时仍继续留在车内而无动作。当一般生活事件发生时我们便常寻求解释,所以当有恐慌经验时,我们也是如此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当恐慌发作的期间,90%惧旷患者会错误地解释恐慌发作的原因。事实上焦虑、压力或过度换气才是主因,但因其是逐渐加重而不易察觉,而较少被患者注意。

惧旷患者可能错误地解释了“情境”与恐慌发作的关系。引起这二事件连结的原因是其中的制约过程因为情境与恐慌的同时发生,在记忆上形成对此二事件连结的制约过程。因此你的恐慌经验可能是在过去某时间与情境产生连结,而此连结导致你相信情境是导致恐慌的因素,而此信念又发展出对情境的害怕与逃避特定情境。

如前所述,惧旷患者只选择性的逃避会引起恐慌情境,只要个体想到某情境可能会引发恐慌时便会逃避之;这可解释患者的广泛性害怕、逃避行为及这些害怕的发展的速度;事实上30%患者在第一次恐慌发作后的一星期内发展出广泛性逃避行为,此过程称为“类化”。了解“制约”与“类化”的概念是重要的,因为成功的治疗便是利用此二法则以打断恐慌发作与害怕情境间的强烈连结。

另一个为何会逃避特定情境的理由,是因其看到自己无法在此情境下控制住恐慌,当无法控制恐慌时便担心可能的后果,如窘困或伤害。例如你可能担心别人看到你虚脱崩溃而认为你无价值,或你担心当你失去控制时会伤害自

管何种理由,都会发生逃避那些可能引发恐慌的情境(如开车时/或所爱的人。不记住,惧旷症的原始恐惧是害怕焦虑或恐慌发作,而非是对情境害怕,情境的害怕是次级发展而来。成功治疗的第一步是先学习管理与控制焦虑或恐慌发作,接下来是学习克服对情境害怕的知识及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