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053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试焦虑是也一种特定恐怖症?

(2021-07-09 13:00:05)

修复有缺陷的自体,是针对考试焦虑的治疗中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正如本文开始所言,考试焦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特定恐怖症,后者在恐怖情绪消退之后,症状的改善是稳定的,而前者是在整体人格(或者说自体与自体客体的关系)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修复自体意味着他对于父亲客体的态度转变—他不再仰赖父亲的回应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也意味着他对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再依靠一时一事的成败。来访者的竞争焦虑,那种对“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担心,以及在竞争场合的畏惧感,在来访者人格中的焦虑安抚机制逐步发展起来之后才会有显著的改善。内感体察本身就是一种建构焦虑安抚机制的过程。通过直面焦虑情绪,自我不再受焦虑情绪的淹没和牵引,而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与焦虑保持了距离。咨询师面临来访者的焦虑时的淡定态度也会促发来访者的焦虑安抚机制的发展。不过人格内部还应该具有一些不可或缺的成分,它们会像“免疫蛋白”一样抵御环境对自体的颠覆。笔者认为,对文化的反思与怀疑态度便是这些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个体从小到大,浸淫在文化中,受到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的熏陶,也遭受文化的消极因素的摧折。例如,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文化中,个体对于考试和成绩的态度是容易扭曲的。生活在此种扭曲的考试文化里,如果不具有对它的怀疑精神,个体不论是考试制度下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就很难不遭受这种文化的损害,发展出与之有关的焦虑症状。

人格内部的另一种能够抵御考试焦虑的成分是现实主义的态度。考试焦虑并不能改善考试的成绩,渴望成功也不一定能有助于成功,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逐步感悟到的事实。但若个体缺乏现实主义的态度,执着于主观的愿望,这种真相就会被遮蔽起来,无法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脚踏实地的进取心和宠辱不惊的淡定态度。勇于直面真相的态度是一种宝贵的人格元素,调节焦虑情绪的能力与之有关。

强迫性人格者人格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对考试焦虑症状有强化作用,甚至可能直接诱发考试焦虑。李昂和訾非(2009)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在权威畏惧感和考试焦虑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个体对权威客体的畏惧激活了完美主义倾向,而完美主义倾向又引起了考试焦虑。针对人格中的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其他强迫性进行咨询与治疗(即本篇第三章所关注的内容),有助于缓解考试焦虑的症状,降低考试焦虑症的复发可能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怎么看待焦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