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这是人类普遍的动机。在得到支持(包括赞同、帮助、赞美等)之时,个体感到喜悦,觉得自己更强大了。这种对来自他人的积极对待的需要是持续终生的。但这种需求的内容在一生中会发生变化。人类似乎本能地知道个体发展的普遍的步骤,知道个体在某个时期对来自他人的某些支持的需求是正当的,而另一些支持的需求是不正当的。
如果一个人在三十岁的时候还不能自食其力,而是像一个三岁的孩子那样游戏度过每天的生活,一切花销由父母承担,他/她的行为就会被称作“依赖”。这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在经济上完全依靠父母,这是一种有目共睹的依赖。但是就“依赖感”而言,它绝不是我们平时贴了“依赖”标签的那些人独有的感受。一个四十岁的职场人士,已经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独立于自己的父母,却又很看重父母对于自己的精神支持,希望他们对他的成就表示赞扬。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少见。一个五十岁的领导者,可能相当在意下属对自己的认可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可,甚至会牺牲一些原则。这些类型的依赖,在感受上与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核心的成分却是相同的,它是人类永远都不会放弃的对来自他者的支持的渴望。可以说,依赖是人无法消除的本质属性,我们的独立无非相对的独立。成熟的人,无非是以与他的年龄相称的方式依赖着他人以及被依赖。但强迫性人格者的依赖感则是明显与其年龄不相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