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医生谈强迫症的诊断
(2021-04-04 22:05:53)
有些正常行为模式应区别于强迫症。孩子们的动作常带有做作和重复的性质。例如,独脚左右交替各跳一定的次数、上下楼梯总是一只手在扶手上擦过不离开、在街边走时一路上遇见电线杆或树就必须用手摸触一下、走路时避免踩砖缝或隔一块砖走步等,这些都可视为游戏行为。一般的说,从重复中感到愉快或满意的活动都不是强迫症。仪式行为在少年中是常见的,前面引述的
Greenacre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点。强迫性仪式化不是屈从于强迫症状,便是为了对抗强迫症状,而正常少年人的仪式行为只是为了“好玩”。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定程序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价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甚至不同生活风格的人,这种程序可以大不相同。它们的好处是,遵循一定的程序久而久之成为习惯,意志的抉择和行动中的紧张可以下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节省了精力而效率得以提高。强迫症者个人的清规戒律不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严重降低了效率。仪式是社会或群体认可的,有认的象征意义,起着社会凝聚的作用。强迫症病人的仪式化是病人给自己规定的,它在一般人的眼里显得特殊而没有必要。个正常人也许讨厌某种仪式或习惯,但还是照章办事,这是心理外的冲突。强迫症是一种心理内的冲突(简称心理冲突),他强迫自己做自认不应该的事,并没有来自社会的直接要求,即使强迫动作能暂时减轻一些精神紧张,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因而是典型的神经症性行为。患病多年的强追症病人整天沉溺于各种强迫性仪式化活动之中,可以没有什么痛普。但病人形同残废,什么正经事也干不了,病态性质是明显的。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人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代偿良好的强迫人格者没有什么痛苦,甚至自我感觉不错,工作效率高。代偿失调的强迫人格者有过分的强求,甚至达到苛求和自我折磨的地步。完美主义者尽管过分认真,但并不乏有效行动,也能在看到成绩时感到满意和欣喜。一旦代偿失调,完全留在观念阶段,穷思竭虑,犹豫不决,几乎没有任何有效行动,病人散性失调跟限于个别强迫症状的病人表现是不同的,但这只是两个极端,各种中间过渡形式都是可能的。临床工作在于评定代偿失调的弥散程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