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歪曲的形式美国精神病学家贝克(Beck.A.T.)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五种形式:
(1)任意的推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主要凭主观想象得出结论。
(2)过分概括化。从少量的具体事件得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3)选择性概括。通过局部的、片面的情形来对事物的整体做结论。
(4)“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评价的思维模式要么全对,要么全错,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色彩。
(5)过分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的实际结果做出严重偏离的评价。他认为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认知歪曲都有可能造成思维紊乱,并导致情绪困扰。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抑郁症的治疗。通过研究,他认为抑郁的产生在于患者对失败的体验。无论这种失败是否真实,患者对此都会过分地夸大,认为它是一成不变或不可逆转的,并进一步将这种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缺陷,对自我做出否定性的评价,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因此,抑郁患者往往由于逻辑判断上的错误,以及对事物含义的歪曲而自我谴责,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并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除抑郁症外,贝克还用认知的观点对癔症和强迫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癔症患者总以为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并坚信自己有病,把每一种微小的不适感都当作是病症的表现。这种信念增强了他对不适感体验的敏感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他只满足于由于敏感所显示的证据,而不去做任何努力来验证是否真的有病。强迫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是把某一事件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过分地夸大,认为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这种后果的发生,而且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他总是反复地重复着同一种动作或思考同一个问题,以表明做出努力的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内心的焦虑。贝克对上述几种情绪困扰的分析透视出各类患者思维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即以自我为中心和极端化的思维方式。患者对任何事物都从与其自身有关的角度进行解释,把所有事情与自己联系起来,不能做出客观现实的推理与判断。患者的思维是极端和绝对化的,对事物往往进行片面、武断和过分概括化的推论,特别是对否定性的经验和预期过分夸大。这两点正是前面所提到的认知歪曲形式的典型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