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太原心理咨询师成向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527
  • 关注人气:1,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治疗系统理论

(2020-10-14 15:19:49)
        家庭系统理论源于一般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是奥地利生物学家Bertalanffy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他认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一不是系统,同样家庭也是一个系统。60年代,家庭系统理论家们将系统论的观点引入家庭研究并将其发展为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系统描述为一个自我调节的、保持平衡稳定的系统,并通过正性或负性的反馈环来调整系统的稳定。家庭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即系统的要素)构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家庭功能的整体。本理论的主要概念包括:系统、边界、次系统、超系统、结构、过程及互动模式等等,家庭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家庭系统的“层次性” 家庭系统包括许多次系统,如夫妻、子女、婚姻等次系统,这些次系统又包括更低层次的次系统即个体次系统,而个体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系统;同时,家庭系统又是更大的系统(如社区系统)的次系统。从而各级系统间构成了超系统—系统—次系统的关系,环环相扣,互相影响。

2.家庭系统的“关联性” 家庭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任何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是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的变化。当家庭成员患病时,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以及心理状态也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家庭功能受到干扰而处于失调状态。

3.家庭系统的“整体性” 由于家庭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即家庭成员)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家庭系统的整体功能(即家庭功能),这一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并达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家庭的各个成员的性格、特点来了解一个家庭,但此家庭的整体性质绝不是每个成员的简单相加。 

4.家庭系统的“开放性” 家庭系统是开放系统。不同的家庭系统,其开放的程度不同,有的家庭系统可能较开放,与外界接触多,接收的信息及资源较多;而另一些家庭系统则可能较封闭,得到的信息及资源则较少。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家庭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并通过系统内部的“加工”过程,改变自己达到系统的目标,即维持家庭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例如,当家庭成员患病时,面对疾病,家庭将根据自身的价值观、以往的经验、可利用的资源以及支持系统等诸多因素作出相应的就医行为以及反应。家庭系统还具有自我调节的特性。当家庭系统面临突然的改变,原来的互动方式及平衡状态受到影响,家庭系统会自动改变原有的互动方式、角色功能或重新建立支持系统,来维持系统新的稳定。同样,当有家庭成员患病时,家庭会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角色分配,寻求可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从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家庭秩序得以恢复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