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化自身性格患者本身所固有的僵死、刻板、拘谨、自我要求过高、虚荣、完美主义是滋生强迫症状的肥沃土壤,根除这些性格缺陷,重塑良好的个性特点,是预防强迫症的根本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强迫症的性格缺陷大多属于过了头的好性格,这些性格缺陷在他们过去的生活经历中被视为好的性格特点反复被强化,以至于他们不能自知,甚至固守残缺。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防患于未然,采取经常写“性格日记”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去掉不良性格,培植、巩固和发扬好的性格,使他们成为一个轻松、乐观、勇敢、果断、灵活的人。
3.提高应对能力强迫症状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规律,它诱发于高压力的环境中,环境轻松则症状好转,环境紧张则症状重现或加重。这说明,强迫症通常是面对压力时,个体用于缓解焦虑情绪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机制既令他们主观感觉不适,又让他们从中获益。要帮助来访者正确面对压力,学会调节紧张,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替代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对于强迫症来访者而言,压力既来自于客观环境因素,也与患者自我要求过高、自我施压有关。因此,患者对自我要求要适度,要接纳普通、平凡的自我。
4.讲究心理卫生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强迫症的关键。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树立治疗信心,就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5.改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不协调者,则需要通过患者单位、居民委员会及有关心理专家,帮助其解除家庭、工作及人际关系的困境。对一些个性不良的患者则要教育他们重视自身素质的改造,以改善与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培养其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有益的兴趣和业余爱好。
1.森田疗法森田治疗的原则就是顺其自然。当患者躯体出现不适感、思想出现不受自己支配的念头时,要听其自然。比如看书的时候出现不相干的念头干扰了自己,不要理睬它。告诉自己,这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会遇到,我要继续看我的书,看它能把我怎么样?随着读书活动的继续,这个念头就会自然消失。也可用此种方法对待其他的强迫症状。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是有建设意义的,表面看没有对强迫观念或动作进行抵抗,而实质上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抵抗而使症状没有进一步加强。久而久之,症状会明显减弱乃至消失。
2.思维阻断治疗又称思维停止疗法和思维控制疗法,它是一种治疗强迫性思维等症状的技术,是在求治者想象其强迫症状的思维过程中,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人为地抑制、中断其思维,经过多次重复促使不良症状消失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思维阻断疗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人的外在行为能通过抑制来加以阻止,那么,内隐的行为也能通过抑制来阻止直至消失。当出现强迫思维的时候,高声断喝“停止!”开始时可由患者的亲属或朋友当助手,患者静坐并全神贯注地想平时困扰自己的强迫念头,当强迫念头出现时,患者抬起自己的右手食指示意,此时助手大吼一声: “停止!”声音十分响,使患者吓一跳,强迫思维就会停止。此时患者仔细体味自己的感觉。此后患者可多次进行这种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喊“停止!”。患者在强迫思维出现时,大声地对自己喊“停止!”,一次不行二次,直到能非常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喊声。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的。
3.认知疗法强迫症患者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为强迫症状而苦恼,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强迫症状而辩护,如强迫检查是为了确保安全,反复擦洗是因为害怕病毒、细菌。他们总是用“万一”出问题来为自己的强迫行为寻找合适的理由。贝克认为:这里也有一个在出现强迫行为时的自动式思想和想象。现在你就把这种自动式的思想和想象找出来,然后用理性来批判,用事实来验证。如:孩子不能吃别人给的食物,否则孩子会闹病。孩子不能同别的小朋友玩耍,因为别的孩子家长不会像我这般的细心、干净。孩子独自一人到外面(离开家)玩,容易被坏人拐骗走,所以我不放心孩子独自到外边去玩。这些想法一经列出,你也能看到它们的荒谬,只是以前它们一闪而过,而引起的强迫症状则久久困扰着你。分析这些想法的特点:一是对灾难可能性的夸大估计,似乎随时都会发生;二是过分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有责任不让家庭和孩子出一点问题。现在你要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这些自动式想法。如:必要的卫生是应该的,但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脏这也太过分了。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都不希望孩子生病,像我这样地谨慎小心,的确过分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是必要的,但把孩子关在家中却是愚蠢的,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才是积极可行的。通过对不全合理想法的批判,代之以合理的想法,建构新的认知系统,就能达到消除强迫症症状的目的。
4.催眠治疗采取卧位或座位让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诱导语为:“你现在正处于非常舒适的催眠状态,你一定要仔细倾听我说的话,也绝对要按我的话去办。我知道你自己也很明白你的这些强迫症状(指出具体症状)是不合理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既然是不合理的、毫无意义的,那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你自以为你无力摆脱,其实你完全能够摆脱,你也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只要你想摆脱就一定能够摆脱,而旦也很容易摆脱,这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你完全能够做到。现在你已经能够做到了,很轻松地就能够摆脱这些不应该出现的症状。…… 你现在出现了这些症状,你想摆脱它,症状没有了,你想让这些症状重复出现也不可能,你现在感到这些症状的出现非常可笑,……你的疾病已经痊愈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强迫症状了,即使偶尔不自觉地出现了这些症状,你也会轻而易举地把它驱除。……你的病好了,你的心情非常愉快,你被唤醒后精神非常饱满,这些强迫症状已一去不复返了。”唤醒病人,解除催眠状态。催眠治疗一般数日一次,如配合思维阻断治疗,通常经过3~5次可痊愈。
6.暴露治疗强迫症至今仍然是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过去的十年中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行为治疗产生了暴露与反应预防结合法技术,是对强迫症疗效最好的一种行为技术,大约80%左右的患者可获得好转。强迫行为用行为治疗更为有效。对于治疗动机差、行为资料不全或不可靠以及合并抑郁者,行为治疗效果不佳,多见于强迫思维为主者,对这种患者可应用氯丙咪嗪或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暴露与反应预防结合疗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暴露疗法(也叫冲击疗法)。就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暴露,逐渐延长患者在引起焦虑的情景中停留的时间,直到患者不再感到对其敏感。暴露疗法一般用于缓解患者在害怕环境中的焦虑反应。二是反应预防。反应预防主要是让患者面对恐怖环境不做出强迫性反应。例如,对于强迫怀疑的患者,教其学会停止反复思考出门是否锁门等问题。
7.自我支持治疗自我心理支持治疗主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方法来对抗强迫症状。“不理”,就是指对脑子里出现的强迫性观念、冲动不去理会,而分开自己的注意力去做一些有益的、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和感兴趣的事情,尽量不去想强迫症状。“不怕”,是因为对强迫症状越害怕,症状就越加重,焦虑就越加重,要告诉自己怕是没有用的。“不对抗”,是因为当强迫症状一出现,病人就会采取反强迫,往往不但不能克服强迫症状,反而加重症状。所以,运用“不理、不怕、不对抗”有利于情绪的平静,继而减轻强迫症而逐步康复。8.消极练习法一位强迫性洗手的患者,每天洗手20次,每次洗15分钟,欲罢不能,十分痛苦。治疗时安排患者每天洗20多次,每次洗手延长20分钟,患者起初十分乐意,不久就觉得,洗涤时间过长,非洗不可的欲望减弱。于是,讨价还价要求减少洗涤时间,要求未经允许,便开始觉得洗手是一种负担,最终对洗手感到厌倦。消极练习法是因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引起的积累性抑制。此法还可以用于治疗习惯性肌肉抽动、口70吃,以及某些神经性厌食的心理障碍。
9.预防治疗对治疗强迫症具有较好效果。发生强迫性洗手或仪式动作前,在医生监督鼓励下克制自己的行为,有意去从事其他活动,坚持下去,随着 “预防”的成功,逐渐撤销监督人。往往焦虑烦恼由明显加剧至逐步消除,关键在于首次预防成功及疗效的持续巩固。
10.精神分析法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状有联系的精神创伤,分析患者的性格和病因,使患者明白强迫症状与病因的关系,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鼓励、支持、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治疗。作为家庭成员也不要简单地指责病人,而要理解、鼓励、帮助患者,为患者的心理放松创造条件。如使患者忙碌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患者生活中多方面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
11.橡皮圈厌恶疗法橡皮圈厌恶疗法是将一根橡皮圈套在患者手腕上,然后拉弹橡皮圈。操作时必须正确,否则影响效果,甚至无效。操作时要求:(1)拉弹时必须稍用力,以引起腕部有疼痛感;(2)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并要计算拉弹的次数,直到强迫现象消失为止;(3)每日必须作治疗日志记录;(4)拉弹如果在300次以上,病态现象仍不消失,如拉弹方法正确,说明此方法对其无效,改换其他方法治之。12.心理疏导治疗这是很多专家广泛运用的一种治疗模式。它包括个别心理疏导治疗和集体心理疏导两种。有关专家经过对6000多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实践及疗效鉴定,治愈率(痊愈和症状明显缓解)达86%。从统计学处理结果来看,集体治疗均较个别治疗的效果要好。强迫症集体治疗治愈率为84.7%,个别治疗的治愈率为79.6%。因为集体治疗进行系统讲解,组织患者展开讨论,交流体验,便于加深理解,患者之间互相启71迪、互相激励,能促使病人主动锻炼;患者们同病相怜,互相理解,在短时间内结成向疾病作斗争的亲密战友,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体治疗不但收效快,疗效高,而且节省时间和人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当然不是排斥个别治疗。集体治疗方法就是从个别治疗中摸索出来的。个别治疗能更深入地帮助病人挖掘心灵深处的隐痛,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症结所在,更有针对性地给以疏导。在集体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辅以个别治疗。
13.药物治疗近10年来的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近年发现百忧解a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1)新型5-HT重摄抑制剂如帕罗西汀(乐友)等对治疗强迫症有良好效果,且副作用较小。(2)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状和伴随的抑郁症状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约在70%左右。开始宜从小剂量开始,待患者对药物的副反应适应之后,再逐渐加大剂量。一般在达到治疗剂2-3周后,开始显现疗效。有报道说,氯米帕明合用帕罗西汀或丁螺环酮对难治性强迫症会产生戏剧性效果。(3)由于本症常伴有焦虑及抑郁症状,故抗焦虑药如苯二氮(草头下卓字)类、丁螺环酮等对强迫症亦有一定疗效。(4)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5)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前一篇:存在主义疗法的目的
后一篇:太原心理咨询测试:人际关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