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人。在西方,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在文学上,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从无意识理论出发对人的焦虑进行了研究。在早期,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本能冲动被压抑、扭曲、拦阻的结果———被转移了的力比多。
言外之意,无论是
通过什么方式阻止本能满足,如果个体的本能冲动的活动被禁止后,就会产生焦虑。在弗洛伊德的后期研究中,他对焦虑理论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是焦虑的体验导致了压抑。弗洛伊德假定,当个体所接受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或释放的能量时,个体就会有创伤感,伴随着这种创伤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根据个体控制或释放能量的大小,弗洛伊德把个体所体验的焦虑分为四种形式:信号焦虑,即儿童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感受到一种危险,而产生的焦虑的体验。分大离的焦虑,即儿童失去父母的爱与关怀而知觉到危险的情景,此时所学生产生的焦虑的体验。阉割焦虑,即儿童因恋母情结,但担心父亲的报心理复,会割掉自己的生殖器,而产生的阉割恐慌。超我的焦虑,超我形辅导成后,本能冲动会引起儿童的忏悔或自卑,与此相关的焦虑即为超我焦虑。
另外,在对神经症的研究中,弗洛伊德还把焦虑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浮动着的”焦虑,这是一种容易附着于任何适应的思想之上的焦虑,影响其判断力,引起期望。弗洛伊德把这种状态称为焦虑性期望,认为有这种焦虑症的人,常常把一些平常的事情看作是灾难发生的某种暗示,如看到下雨便想到可能发生水灾,看到一点火星便怀疑可能要发生大的火灾等。与第一种焦虑相反,第二焦虑是“固着的”焦虑,它常附着于一定的对象和情境之上,如对黑暗、天空、血、过桥、雷电等产生焦虑。其实,这是一种恐惧症的焦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