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合理的信念

(2020-07-14 00:08:01)

          美国心里学家艾里斯总结出的11类不合理的信念:艾里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产生情绪困扰,甚至能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人一旦持有这种信念,就会经常感受到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巨大压力,总担心因做错事情而失去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他会以重要人物喜爱什么和赞许什么来决定自己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把自己的真实意愿放在第二位。如果发现有哪件事使得他人不高兴了,就会出现较强的焦虑、不安、后悔和恐慌。如果某人坚持这样的信念,就会靠委屈求全来取悦他人,以图得到赞赏,但结果必定是一方面感到活得很累,另一方面经常感到失望和沮丧。自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数量越多,这个问题就会越严重。

(2)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坚持这种信念的人会为自己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独自悲伤。一个人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表现出优势,想在所有的方面都比他人强是不可能的。优势只是相对而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哪怕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有一天也会有人超过他。从理论上说,人的价值有大有小,但无论大小都是有价值的,何况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

(3)对于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给犯错误的人以适当的惩罚和制裁有时是必要的,但若过分看重严厉的手段,则可能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使自己陷入更多的情绪困扰之中。

(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人不可能事事如愿,更不可能永远成功,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把遭受的挫折看得过于可怕,那就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由于自卑、自责而失去自信。

(5)不愉快的事是由外在因素所引起的,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有些人总认为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别人和外在事物所引起的,并坚信倘若能改变外在因素的话,他们的情绪就会好起来。外在因素的确会对个体有一定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像每个人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如果能认识到情绪困扰之中包含了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言语的作用等因素,那么,就应该明白人对自己的情绪不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可以说,在许多情况下,人应对自己的情绪负主要的责任。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认为不容易逃避它们。逃避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和矛盾,但问题却始终存在而得不到解决,时间一长,问题反而会恶化或连锁性地产生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如果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就会在行动中增强信心,并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逃避只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随时警惕,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应该说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主观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这些事情。防备万一是必要的,但把万一当做一万则是错误的。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比自己强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人在社会中既是互相依赖的又是互相独立的,若过于依赖别人,特别是比自己强的人,时间一久,就会失去独立性,失去安全感,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这种较强依赖性形成之后,会越来越强,很难独自应付现实中的困难。事实上这种依赖的变化的确是很容易发生的,因此,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以依靠自己为主,以依靠他人为辅。

(9)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对现在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应当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只是个人的历史,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同时,过去的经验对现在和将来的确会有影响,但是不能说这种影响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人在过去的影响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完全被动的。因为事实虽不可改变,但对事件的看法却是可以改变的,从而人们仍可以控制、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

(10)对于他人的问题应当予以非常的关切。关心他人,富于同情,这是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过分投入他人的事情,则未必妥当。有些人总是过于为他人的问题而烦恼,并总想设法控制他人,让他人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这实际上是低估了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只顾替别人操心,反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却使自己的问题更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他人要量力而行。

(11)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找不到,那324就会很痛苦。人生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不只是有一个答案,在一个问题的众多答案中也不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答案。人生是一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找完美的答案,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理性的人所寻找的是较好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的答案。从以上非理性观念中,可以归纳出相应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如:我喜欢如此—→没有办法;也许—→一定;有时候—→总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现不好—→我不好;好像如此—→确实如此;到目前为止如此—→必然永远如此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不合理信念就是将“想要”(want)、“希望”(hope)等变成“必须” (must)或“应该”(should)。艾里斯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上述某些非理性观念。只不过这些观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一旦陷于这种情绪障碍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需要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