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澄清模式本节课的活动方案大都采用一种价值澄清模式。该模式是美国教育家路易斯·拉思等人提出的。该模式认为价值观过程由选择(自由选择、从多种选择项中进行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珍视(珍视与爱惜、公开的证实)、行动(根据选择行动、定型与重复行动)三个阶段、七个步骤组成,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价值观过程来获得自己的价值观。该模式的实施策略是:
(1)提供价值指示因素,教师通过某些蕴含有潜在价值的原型来发现学生的价值取向。
(2)澄清反应,澄清反应是一种课堂讨论策略,主张教师在课堂讨论中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自主活动。此外,还有价值观卡片、价值连接技术、价值投票、价值观游戏等策略。该模式鼓励教师创造一种放松、开放的气氛,这对学生颇具吸引力,比较适用于课堂教学,且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掌握。
2.价值观辨析法的理论基础价值观辨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的拉思斯和他的两名学生西蒙与哈明。1966年他们出版的《价值与教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价值辨析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一步步辨析,价值辨析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它帮助儿童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