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

(2017-12-15 16:23:07)

  随着精神药物的广泛应用,电休克治疗的应用已逐渐减少。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已推广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该方法是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电后不再发生抽搐,更为安全,也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此法适用于: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接受者。但脑器质性病变、心血管疾病、股关节疾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青光眼、急性全身感染、老幼及孕妇等禁用此法。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基础治疗一、工娱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注重成绩或结果。让患者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患者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工作兴趣,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工疗的种类有编织、缝纫、绣花、木工、打扫卫生、栽花、种地等。对于兴奋的患者(如躁狂症),可安排他们做劳动强度大一些、时间长一些的工作,使他们过盛的精力发挥出来;对情绪抑郁和情感淡漠者,安排其做力所能及、易出成果、操作简单的工作,有利于增强其信心,改善抑郁情绪。娱疗包括听音乐、唱歌、看电影等活动和下棋、跳舞、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对躁狂症患者,安排较安静、不过于喧闹的棋类活动;对幻觉和妄想症状明显者,可组织听轻音乐、看戏剧片等;对情绪抑郁、自责自罪者,鼓励其跳舞和唱歌等。 

 二、社会康复治疗  在适当的监督下,对患者实行开放管理,逐步扩大患者自由活动的程度。对其进行康复技能训练。①生活行为技能:着重训练个人卫生、饮食、衣着等。②学习行为技能:包括时事政治教育、卫生常识教育、文化和科技知识教育等内容。③就业技能:简单作业(一般工疗活动)、工艺制作活动及职业性劳动训练。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一、概述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心理治疗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应用言语和非言语交往的心理学技术,引起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心理治疗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大体系: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认知学派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种心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技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中共性的内容有:①均要使用语言或非语 供临床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专业用发作,以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随着精神药物的广泛应用,电休克治疗的应用已逐渐减少。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已推广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该方法是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电后不再发生抽搐,更为安全,也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此法适用于:

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

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接受者。但脑器质性病变、心血管疾病、股关节疾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青光眼、急性全身感染、老幼及孕妇等禁用此法。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基础治疗一、工娱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注重成绩或结果。让患者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患者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工作兴趣,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工疗的种类有编织、缝纫、绣花、木工、打扫卫生、栽花、种地等。对于兴奋的患者(如躁狂症),可安排他们做劳动强度大一些、时间长一些的工作,使他们过盛的精力发挥出来;对情绪抑郁和情感淡漠者,安排其做力所能及、易出成果、操作简单的工作,有利于增强其信心,改善抑郁情绪。娱疗包括听音乐、唱歌、看电影等活动和下棋、跳舞、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对躁狂症患者,安排较安静、不过于喧闹的棋类活动;对幻觉和妄想症状明显者,可组织听轻音乐、看戏剧片等;对情绪抑郁、自责自罪者,鼓励其跳舞和唱歌等。 

 二、社会康复治疗  在适当的监督下,对患者实行开放管理,逐步扩大患者自由活动的程度。对其进行康复技能训练。①生活行为技能:着重训练个人卫生、饮食、衣着等。②学习行为技能:包括时事政治教育、卫生常识教育、文化和科技知识教育等内容。③就业技能:简单作业(一般工疗活动)、工艺制作活动及职业性劳动训练。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一、概述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心理治疗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应用言语和非言语交往的心理学技术,引起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心理治疗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大体系: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认知学派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种心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技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中共性的内容有:①均要使用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技术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均用心理诊断技术,以便确定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类型。③针对某种症状的有效治疗技术。④心理护理技术。⑤心理咨询技术。

1.心理性的疗病法是最古老的疗病法,其诞生早于药物和手术。利用心理机制治疗疾病的方法,起源于巫术和各种民间疗病健身术。

2.心理治疗作为一门学科,虽不超过100年的时间,但心理治疗方法却源远流长。中医临床实践中早就有一套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强调任何治疗都应从 “治神入手”,以“治神为主”。

  二、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therapy) 主要用于神经症性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具体方法有:①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疗法的最基本手段。方法是要求患者将陆续浮现在心头的一切念头或想法都说出来。愿意讲的,符合社会道德的要说;不愿讲的、难以启齿的也要说。目的是使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暴露出来。②梦的分析:是深入到患者无意识层面的有效途径。治疗者结合自由联想的材料,通过对梦的分析,挖掘梦境的真正含义。③移情:患者可能将治疗者看成是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幻想等有关的情感不自觉地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治疗者对此做出恰当的反应,以适当的共情、节制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使移情成为治疗的动力。

2.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 目的是消除旧的、不良的行为反应,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具体方法有:①放松疗法:通过暗示或改变肌肉的紧张度,从而使肌肉放松、心理平衡,并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调节。最常用的是渐进性紧张—松弛放松法,它是通过循序渐进地放松每组肌肉群,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缓解焦虑症状。主要用于有焦虑症状的心理障碍。②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和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行为障碍,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下接触恐惧对象来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设法在原来诱发焦虑的刺激情境与放松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就可以取代和抵消原来的刺激—恐惧联系。具体操作步骤为:放松训练;设置恐惧或焦虑的等级;分级脱敏练习。③厌恶疗法:依据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当患者的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给予一个令其不快的刺激,使患者产生厌恶不良行为的主观体验。经过多次实施,使患者的不良行为和厌恶体验之间建立了条件联系,此后当患者欲再次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在不再给予其不快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厌恶体验,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此法适用于戒烟酒、露阴癖、窥阴癖、强迫症等。④示范法:通过示范让患者模仿培养和塑造正常行为。此法可应用于多种行为障碍,如恐惧症、儿童学校恐惧症、社交性焦虑等,尤以儿童集体治疗效果最好。

3.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 此法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过程,启发和引导患者进行合乎理性的逻辑思维,帮助其认识和理解不合理的或错误的信念。常用的认知9 供临床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专业用 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     疗法有:①合理情绪治疗:着重于不合理信念的矫正,教会患者理性思维方式。适用于心因性反应和某些焦虑、抑郁、恐惧及强迫症状。②Beck认知治疗:主要适用于改变抑郁患者的态度和信念,从而矫正适应不良性认识。③自我指导训练:将患者的适应不良性想法或想象改变为重复的适应性的自我对话,教会患者自我说服或现场示范指导。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冲动儿童、精神分裂症等。④应对技巧训练:让患者通过在想象过程中不断递增恐惧事件,以学会调节焦虑和处理焦虑,其中保持身心放松同系统脱敏疗法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相应应对的成分,主要适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

4.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 主要适用于神经症患者。神经症患者常具有疑病素质,往往将一些正常的感受、情绪、想法、行为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将注意力集中于此种感觉上,使之更加敏感,越发感到焦虑;越是力求使自己的注意力从症状上离开,注意力反而越固定在症状上,形成恶性循环,称为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的原理就要通过“接受症状”,顺其自然,专注你该做的事情,来打断这种精神交互作用,从而消除症状。

5.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therapy) 是一种通过内脏学习来改变自己不当生理反应的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方法有:①肌电反馈疗法和电波反馈疗法,常用于焦虑症、恐惧症、紧张性头痛、心理应激障碍及心身疾病等。②皮温反馈疗法,常用于血管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脑电反馈疗法常用于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6.催眠疗法(hypnotherapy) 治疗师用某种催眠技术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并通过暗示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处于催眠状态的人暗示性会明显增高,自主判断力、自主意愿及行为能力明显减弱。当催眠达到一定程度时,治疗师给予事先制订好的心理暗示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暗示、诱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催眠状态下可应用分析、认知及行为治疗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和其他心理行为症状,如癔病、心因性焦虑和恐惧、神经性呕吐、厌食、顽固性呃逆、性功能障碍、失眠和某些疼痛疾病等。

7.患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psychotherapy) 又称非指导性疗法。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类治疗方法,重视自我实现理想、需要层次,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和潜能,要求治疗师应该具有高度的同情心,以平等、温和、关切、真诚和开放的态度对待来访者或患者。此种疗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罗杰斯(CarlRogers)。他认为治疗中的患者是“主角”,治疗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育、指导、训练患者,不进行主导的干预,而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患者了解自身问题。治疗师必须做到:

①真诚,和谐,和患者交流时不要受职业角色和技术规范的限制。

②从患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准确地体验患者的情感,知道患者是怎样感受和思考的,然后和患者沟通。

③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和支持患者,无论患者的情绪、思想是多么混乱和不合理,医生始终表示关注和理解,患者因此会逐渐学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该方法最初的适应证是神经症,后来推广到各种慢性精神病缓解期的咨询和各种心理障碍者。8.支持疗法(supportivepsychotherapy) 此法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澄清和解决心理冲突,而是要建立并保持一种有承受能力的医患关系。给患者支持、鼓励、安慰、引导,减轻患者的负担,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此法常配合其他心理疗法,适用于各种精神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