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在后台添加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一个短篇小说里描写了公务员伊凡·德密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的悲剧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这位公务员去剧院看戏,正在“非常愉快”的时刻,突然打了个喷嚏,一星唾沫飞到了前排将军的光头上。他发现这位将军是自己上司的上司,立刻惶恐万分。将军并没介意,而他却焦虑异常。散戏了,他心慌意乱地赶紧道歉,将军觉得无聊,便表情木然地走了;他更加为之心惊肉跳,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第二天,他悔罪般地找到将军的办公室,还想解释。将军愤怒了,大声斥责他出去!这位公务员的精神再也承受不住了,心力交瘁地回到住处,夜里便死去了。这位公务员之死,除去旧的等级制度对人的精神压抑之外,主要是由于在交际中严重的心理障碍所造成的。他如果不是那么抑郁,那么易变,那么缺乏意志力和自信心,那么患得患失,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由此可见,彻底地消除社交中的心理障碍是多么重要。社交中的心理障碍同人的性格关系极为密切,并由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交际风格。德国心理学家施奈德将人的交际风格归纳为10种类型。(1)昂扬型。表现为爽快、轻率,凡事都插足,爱惹事生非,爱说谎话等。
(2)抑郁型。表现为厌世,闷闷不乐,感情脆弱,忧郁等。
(3)自卑型。表现为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能力没有信心,较易产生依赖思想等。(4)盲目自信型。言论行动总是受伴有强烈感情的某种思想的支配。
(5)情绪易变型。表现为无缘无故地郁闷不乐,心神不定,无所寄托,爱喝酒、乱花钱等。
(6)显示型。表现为喜欢向别人表示强烈的、超越实际的欲望。
(7)爆发型。表现为微不足道的细小琐碎事情,也能使他爆发性地兴奋起来。
(8)寡情型。表现为对人冷淡,缺乏同情心,缺乏共鸣感,缺乏羞耻感,以及良心义务感。
(9)缺乏意志型。表现为缺乏意志的一贯性、独立性和持续性,极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
(10)无力型。表现为疲劳,头重,失眠,并伴有神经衰弱症。那么,怎样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呢?有人根据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以矩阵分解法,划分了不同的“交往风格类型”,并具体表明了每种风格类型的利弊得失及其改进方法,可供学习和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