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冲突

(2016-10-31 11:29:55)

     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心理认知,或个体的心理体验与原有的心理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心理矛盾现象。心理冲突会带来心理—生理机能系统的紊乱,进而产生异常,形成心理疾病。我们把这一类心理问题称为冲突型心理问题。例如,一个人非常注重自己的道德名声,这就是说,“人应当有好的道德形像”是他的心理认知。如果有人攻击他道德品质有问题,这一环境信息刺激,会导致他产生一些心理体验。他可能这样想:“他们完全是无中生有!”“故意对我进行诽谤中伤!”这样,他随之而产生委屈、疑问、不解、愤怒等等。这就出现了心理冲突。心理冲突会导致人的应激性反应,如压抑、痛苦、愤懑,导致情绪波动,以及相应的肌体反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等等。心理冲突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性疾病。再如:考试是一个环境信息刺激,作为学生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环境信息刺激。因为,学生要想完成学业,是不能不参加考试的。如果一个学生持有“考试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考好,考不好,就完了”这样的心理认知,面对考试他就会感到压力,产生担心、焦虑等反应。如果考好了,好的成绩作为环境信息反馈与他的心理认知一样,他就会产生放松、快乐、自豪、自信等等体验,这就是说,这时他的心理体验与心理认知一致;反之,如果考差了,他用上面的心理认知解释这个环境信息刺激,就会产生失望、压抑、挫折、自我否定等等感受。这样的心理体验就会与他原来的心理认知不一致,导致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及时消除,长期下去,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失调,如血压、心率、睡眠等的异常。若任其发展,就形成心理固着,即长时间地关注、思考、体验某一个心理问题。而长期的异常心理固着进一步带来身心机能系统的紊乱,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再看一例:某名牌大学有一名学业优秀的学生,在一次考试时,监考教师暗中给予指点,他不自觉地接受了,事后他无法摆脱对自己的自责,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几乎自杀。因为他素来认为学习应凭真功夫,作弊是无耻的,那次考试,他的行为无异于作弊。环境信息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与他所持的心理认知发生了严重冲突,末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严重的应激,最后发展成心理疾病。现代人适应和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个人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这固然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但也并非全如想象的那般美好,因为你须自主选择,且须由你自己承担后果。

      大量治疗者的研究表明,选择和焦虑几乎是一对孪生子。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于作出选择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产生焦虑、无助,孤单的情绪体验。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人很不满,但又不敢得罪对方,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就处于一种心理冲突。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情绪,就会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会在很多方面对人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无法从现代生活条件中获得有效的支持,必然导致适应障碍。很多要求咨询和接受心理治疗的个体就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心理冲突而影响到心理健康的。从具体内容看,心理冲突表现为许多不同方面。如自我的看法,有人既自尊又自卑;再如欲望与理性,人在欲望的驱动下,想做一些非道德的事情,但人又受道德的约束。人就是如此构成了多
种多样的心理冲突。个人的心理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双趋式”冲突。这时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选择,但个体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从中作出选择,正所谓“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但又“不可兼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以作出选择的冲突情境。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既想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同时又想早点找个工作以增加收入,这时就面临一种“双趋式”冲突。要解决这样的冲突,必放弃一个目标。当两种目标的吸引力都比较大时,解决冲突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2)“双避式”冲突。与上一种情况相反,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且每一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之一,正所谓:“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例如一个小孩患了重感冒,感到非常痛苦但他又不肯去医院,因为害怕治疗带来的痛苦,此时病痛和治疗,这两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利后果,但又不能同时回避,这种内心冲突就属于“双避式”冲突。解决这种冲突,人们只有接受其中一种回避程度较轻的目标。
(3)“趋避式”冲突。即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良的影响甚至构成某种威胁。个体若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便会造成吸引力和排斥力同在的矛盾情景,使之陷入犹豫不决的困扰之中。正所谓“欲拒不舍,欲取不能”。例如有个别学生在咨询中提到对谈恋爱的困惑,既想能有知心的异性伙伴,同时又不愿为此耽误学习时间,真叫是“难以取舍”。
(4)“双趋双避式”冲突。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趋避式冲突所混合成的复杂模式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同时带来“得”与“失”、
“利”与“害”。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个体处于难以取舍的心理矛盾的境地。例如,有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就面临这方面问题:到国有企业比较安全,“旱涝保收”,但收入偏低;而入合资企业在收入较高的前提下,又必须受更多的约束,同时还可能“朝不保夕”。由于对各种利弊得失的考虑,产生了多重“趋避式”冲突。若几种目
标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比较接近,那么解决冲突就比较困难,需要很长时间考虑得失,权衡利弊。冲突型心理问题有这样几个特点:冲突主要表现在观念、看法、意向、价值等心理方面;在冲突时,个人能够体验自己的情感,有强烈的心理痛苦感觉;严重的心理冲突进而带来人的心理—生理机能系统紊乱,使人的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产生不适应感以及自我否定感和不可控制感,如我怎么这样没有用?“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等等。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问题中,常见的种类有:焦虑,一般性抑郁,有关的神经官能症,结构—功能性心理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