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解读伴随性焦虑

(2016-09-30 00:11:43)
        这是一类见于强迫障碍的焦虑。当个体脑子里出现一种强迫思维,如强迫观念或思想、强迫怀疑或强迫冲动之后,由于难以摆脱它们而感到焦虑不安,而且纠缠着患者。当强迫思维消失之后,焦虑才逐渐消失。请看例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经过一家公司门口时看见有几个人站在那里看一张告示什么的。他也上前去看,是该公司招聘员工的43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告示,他看了一遍便转身走了。但他有一个习惯,总是想把数字搞得非常清楚。当他走出一段距离后,突然想起:刚才那张告示上好像说要招聘12名,他怀疑自己没有看清楚,可能是招20名吧?究竟是招12名还是20名?随着自己的怀疑,心里出现明显的不安。他停下来,认真回忆刚才看时的情景,反复思索了几分钟,还是不能肯定。他又想,管它是12还是20,与我何干?
        他决定不管它,继续朝回家的方向走。可是,他越走,心里越感到不安,12和20两个数字反复出现在他的脑子里,搅得他焦虑不安。他只有回去再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特别地记住招聘的人数是“12”,然后,才心安理得地回家。为了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个体常常会采用一些自己设计的行为,而且常常是重复进行,这种行为称为仪式行为。强迫性仪式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屈从于强迫思维,例如,由强迫怀疑引起核查行为;另一类是用来对抗强迫思维,例如,为了对抗淫秽内容的强迫思维,患者可能反复背诵道德箴言或政治口号,也可能重复一些无关的词句。如果个体抵制这种仪式行为,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患者完成自己的仪式行为,常常能暂时减轻焦虑。请看下面的例子:她关好门,已经下楼了,脑子里突然想到:“刚才是否关好了门?”
       一想到门没有关好,她就想回去看看。但她立即又想到自己做事很谨慎,门一定关好了,没有必要回去检查。她继续下楼,可是“门可能没有关好”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总出现在脑子里,纠缠着她,使她感到不安。她只有返回到自己家门口,推了推门,确定门关好了才离开。可是,刚走出两步,她又怀疑自己刚才是否没有用力推,如果没有用足够的力量推门,还是不能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