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使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而大多数人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爱情”,陷入感情的旋涡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大学生应学会把握爱情的真谛,用得体的指法弹奏生命中最华丽的乐章。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一、恋爱的概念恋爱一词包含的内容很复杂,很难给予准确的定义。不同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恋爱”的解释各有不同。康德(Kant)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裴斯特尔(Pflister)认为,
“恋爱是一种吸引的情绪与自我屈服的感觉之和,其动机出于一种需要,而其目的在于获取可以满足这需要的一个对象。
心理咨询师认为,“恋爱”乃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喜爱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系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间的心理现象①。黄希庭等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双方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互相倾慕”②。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恋爱的逻辑起点是人的性机能的成熟,大学生正处于性能量旺盛时期,因此,在性欲望的驱动下,不仅经常想象性生活,而且总有尝试性生活的主观意向,这是导致恋爱行为的原动力。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的心理需要。男女双方产生恋爱并不是因为有种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使他们相互吸引,而是因为双方的某些优势心理需要能够通过双方恋爱并最终结婚而得以满足。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恋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位能够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对象,因此,社会环境能否提供一个可以恋爱的对象,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不可缺的因素。在校大学生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渴求,加上学校及社区环境的影响,“恋爱”就必然成为大学生们所普遍追求的现象。正如黄希庭教授等所言:“在4~5年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种环境为大学生发展友谊和培养爱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的爱情会因不同的动机,在不同的层次上,蕴涵不同的内容而发展起来。”③由此可见,恋爱是一种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