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过程
(2016-04-11 00:30:20)
冯特明确地把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知、情、意三个过程。在他看来,如果我们去回忆任何一个特殊的心理经验留给我们的一般印象,这种印象将总是一个合成过程的结果。它的某些部分———如外部客体的表象,我们称之为观念(ideas);另外一部分———如我们的心灵对这些观念的愉快或痛苦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感情(feeling);还有其他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意志(volition),有时也称之为努力6 (efforts)或冲动(impulses)。这些元素构成了心理生活的全部,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地发生,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
1.观念。至于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知”),我们把它理解为某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这种心理状态或过程来源于外冯 特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外在性可以理解为来源于直接呈现的对象,或者指过去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对象,甚至这也可以指仅仅是一个可能的,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象。因此,观念主要包括:
(1)感知觉,它依赖于对感觉器官的直接刺激;
(2)对这些感知觉的记忆;
(3)想像,无论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想像。在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观念总是一个合成物,它是由一定的元素组成的,我们把观念的心理元素称为感觉。感觉是组成我们心理生活为数众多的各种具体过程的根本源泉,我们在观念世界遇到的一切东西在其根本上都来自于感觉,而观念则又是高级心理活动的原材料。所以我们说,心理活动的源泉在它的感受性,感受性的确持久性地介入人的心理活动,决定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在每一种感觉之中,我们又可以区分出两种特性:第一种特性是感觉的强度,有时也称之为力量(strength),这是一个可以测量的特性,它一般以最小可觉差作为测量的基本单位;第二种特性是感觉的性质(quality)。感觉的强度仅仅是一个方面,每一种感觉不仅有它的强度,而且也有一个确定的性质,这一性质使它区别于其他感觉,如颜色、声调、压力感和温热感等就是不同的感觉。感觉的这两种特性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存在,这就如一张纸的正面与反面。感觉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观察使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一个感觉,只要它具有足够的强度,且没有被对立的影响所抑制,其后都尾随着一个肌肉运动,我们把这个肌肉运动称为反射运动。不同感觉的复合构成一个观念,人对于外在客体的感觉总是以观念的形式而不是以纯感觉的形式出现在意识里。但由元素结合而成的心理复合物绝不可能从组成它们的元素的性质中得到预测,尽管事后在复合的结果中我们能看到这些元素的联结与结合。回忆是以联想为先决条件,如果按照这样的假设来理解,就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说任何进入我们心灵的观念都是有原因的。但并非每一个联想都包de含一种记忆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首先从适当的联想现象出发,然后继续确定要使联想成为回忆时,什么样的新条件是必须的。从广义上说,联想包括整个联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联结的观念并不是相继的,而是作为同时出现的观念复合体进入意识。我们可以把这一种类的联结称为“同时联想”,在这种联结中,原初的诱导观念与联想的被诱导观念形成了同时出现的意识复合体。在同时联想中,有时候不同的感官观念的联结被指向了同一物体,并且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可以用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的
“复合”概念来表示它。在这里,一种感官印象和另一种感官印象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至少两者的发生在时间上如此难以辨别,以至于毫不相干的组成成分在意识中把它们自身仅仅显示为单一观念的相关部分。在各种复合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是言语观念。而如果一种由外部激发的感知觉与其相关的记忆表象的联结产生时,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联想称为同化。在此过程中,记忆表象称为同化因素,并把紧随感官印象出现的感觉称为同化感觉。
同化的过程与复合的过程不同,它不能由偶然的内省来发现。当然,在同化过程中,通常并非单一的记忆表象与已知的印象相联结。当由联想所激起的观念要素获得了绝对优势,而使合成的观念整体上不适合于感知觉,此时,这种不可能性变得更加清楚,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同化称为“错觉”。在错觉中,我们想像我们感知了某种并不在此的东西,那就是说,我们混淆了记忆要素和感官印象,一般只有当两个组成部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时,错觉才可能产生。与同化紧密相关的是相继联想,相继联想与同化的唯一区别是相继联想的观念不能合并为一种同时产生的观念,而是在时间上保持分离以服从于我们要讨论的条件。另外,不同观念的相似要素的直接联结以及与那些相似成分具有外部接近的先前观念的要素的联结,这种联结自身即刻附着于相继联想。在我们审视整个结果时,如果相似要素的联结占优势,我们说它是相似联想;如果外部联结更为强硬,我们就说它是接近联想。与联想有所区别的智力的意识过程的极为明显的主观标志是相伴的积极的感情。引起观念的纯联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想而非纯逻辑系列的最佳方法是假设最消极的态度,它可能压抑那种需要意志努力才能产生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由积极的感冯 特情参与的。
这样,我们可以把智力活动归入内部主观活动的概念之下,或者归入主动的统觉之下。在这种意义下,我们可以把智力过程和纯心理学基础上作为观念的统觉联结的联想区分开来。智力过程通常总是以一般观念开始的,这些一般观念不同于导源于同时联想的复合观念,在同时联想中,它们并不是像时空位置一样的联结所组成的,这些联结似乎是观念的直接属性。智力活动与普通的联想形成的观念的唯一区别在于:与观念对应的物体,根据任意选择的思维关系被认为是可以分析的,一旦完成一个或多个的这种分析,其同时联想就会产生一系列思维。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没有太多困难地克服轻度的身体失调。做梦者绝对是由他们的梦境所支配的,他的观念系列随着影响他的感觉的每种偶然印象而转移,随着每种偶然的联想而转移。
最生动的梦的最普通的原因是消化不良、心脏悸动、呼吸困难等诸如此类的麻烦。梦是一种幻觉,其强度与直接知觉中所提供的感觉强度一样大,梦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记忆表象,这些记忆表象通过不规则的联想的作用而随机地交织在一起。不论它们是指向刚刚过去的经验还是一个很遥远的经验,也不论它们是属于同一类还是完全无关的。有人认为,做梦和正常的想像活动有些相似,它倾向于以新的和不熟悉的方式把记忆观念结合在一起,但实际上,梦完全缺乏有目的的安排和对观念的分类,这是把想像从记忆活动中区分出来的一个标准。2.感情。冯特指出,我们已经知道观念是来源于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感觉,但是我们忽略了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人在理解事物过程中却没有喜怒哀乐的心灵,也没有发现思考问题却又能无动于衷的精神。在识别物体时,我们感觉自身被吸引,或产生拒斥,抑或依据其特性而激发某种类型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没有包含在观念过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程中的现象概括在“感情”和“意志”这两个术语里。感情与意志de总是伴随着我们的感觉和观念,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活动。而且正是心理学名著26种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才具有了它的偏见和个性的烙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感情”一词,但无论它们在具体的各种场合下有多么大的差异,它们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意味着感受着的主体的一种情绪状态,即自我的情感或活动。感情总是主观的,而观念则具有客观的参照。当我们在称呼高兴和关怀、爱与恨为感情时,语言所隐含的含义就是它们都被理解为主观状态,而不是作为外在于我们的客体性质。感情具有三个维度:首先它经验的一部分应是愉快—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其次是紧张—松弛的主观感受;再次是兴奋—沉静的主观感受。感情的这三个维度是彼此独立而不相同,每一种特定感情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方式的独特组合。
同时,每一种感情既可能在单一维度上发生变化,也可能在三个维度上同时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更为复杂的感情来说,我们赋予它们更大的价值,因而给它的每一种特殊形式一个单独的名称。非常复杂的观念联想可以产生一种简单的、一致性的感情,因此,我们倾向于用主观的结果———感情,来代替作为其客观背景的那些各种各样复合的过程。而对于简单的感觉性感情来说,其客观性基础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同它一样简单,而且通过它同外界客体的关系更易于被辨别。如果感情的特征仅仅在于它同感受的主体的关系,那么它同感觉或观念之间的区别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是原始的,特别是简单的感觉性感情,它包含在感觉之中,所以我们说:我们既感觉又感受。感情从感觉中的逻辑分离只有在我们区分主体和客体之后才有可能产生,而后感觉的基本过程才可分析成一个主观因素———感情和一个客观因素———感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作用于意识的感情总和被称之为共同感情(commonfeeling)。
之所以这样定义它,是因为就起源来讲,它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性质的器官感受的总和,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确定性质和强度的感情特征的组合体。但我们并不打算用这个术语来表示在特定的时刻,存在于意识中的各种各样独立感情的大杂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烩,而表示由这些感情所产生的新感情,且这个新感情的性质是由它们共同决定的。这些单独感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复合的整体,其冯特倾向性在组合的总体感情中表现出来。类似的总体感情与其相伴随的特殊感情构成了高级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这些高级感情的性质是不可穷尽的,因为新的性质不断地从同时存在的感情的彼此影响中产生,从先行感情的再次参与中产生。随着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感情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任何一种特定感情对我们整个心理生活的影响。从感情与观念的关系来看,我们一直把感情看作是伴随观念形成的一种过程。
其实,所有的观念过程,不管它们是什么性质,不管它们是否组成了一个外部对象观念,也不管它们是否组成了这一观念中的内部变化,同时都是感情过程。这从感情的不一致性上可以得到佐证,在怀疑音乐失调时,导致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观念的独特交替,而不是观念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特别是总体感情更是如此。3.感情与意志的关系。冯特指出,感情和意志紧密联系,而它们两者又与观念联结在一起。感情过程、意志过程与观念过程的分离仅仅存在于心理学的抽象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任何基础。感情导致冲动,冲动又能转变为意志行动,而意志行动又总是指向于产生观念的那些对象。有关感情与意志的联结可从两个角度予以考虑。首先,感情只有作为一种具有意志成分的心理状态才是可以加以考虑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感情倾向于指导着意志过程。感情是否过渡到实际的意志力是由内部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但如果没有意志的能力,这种选择就不可能。
其次,意志是一种内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意识到明确的动机,而动机又始终由感情伴随着。在这里,感情似乎成为了包含着动机所激发的活动的真正的原因和动力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感情所提供的兴奋,我们就不会选择任何东西。一个完全以纯粹智慧的漠然方式思考问题的心灵是绝不会被所思考的问题激励,并产生意志和行为。因此感情以意志为先决条件,意志也以感情为先决条件。
在一个具体的随意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为中,两者是同一过程中的局部现象,这一过程始于一个感情兴奋,de并过渡成为意志行动。每一个外部的随意行动都是以内部的意志过心理学名著26种程为前提,在我们有意地执行任何特定的运动之前,我们必须形成了执行它的决定,这一决定就是内部的随意过程。
因此,没有外部随意活动,内部随意活动也是可能的,但反过来外部随意活动总是需要先行的内部随意过程。在一个随意活动产生之前,欲望可能存在于心灵中,但是它并非必不可少的,更经常的情况是随意活动之前没有欲望的存在。即使在复杂的随意活动过程中,在欲望获得满足的时间产生之前,活动就已经出现了。在意志被实现于活动之前,意志的趋向是已知的,这种趋向就是一个感情的问题。
因此,感情并非一个不同于意志的过程,而是一个完整随意过程的组成部分。包含在感情中的意志倾向过渡成为同一方向的一种随意活动,通过这个与感情一起构成意志主要特征的活动我们理解了什么呢?
首先,活动意味着一个过程或客体特定条件的变化;其次,这种变化涉及作为它的直接原因的某个主体。现在,意愿的自我(willingself)通常被看作是随意活动的直接原因,但并非是最后的和唯一的条件。从直接内部经验事实出发,我们认为如果说没有动机,意愿的自我也不会产生作用。因此,动机和意志之间的联结就像意志与能动的主体之间的联结一样必要。动机是意志产生的原因,且由于意志总是产生于内部过程,因而动机必定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的原因。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简单的随意行动是较为复杂的随意行动的必要前提。即使在简单的随意行动的状态下,印象也不会导致其自身的行动,它的效果依赖于当时的意识状态。但是由于这一效果相对简单,因此直接给予的刺激是决定中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动力相比较而言则没有多少意义。这样,如果我们再次把一个随意行动的所有基本元素聚集起来,我们就会看到,首先它是由感情组成,意志倾向就表现在其中;其次,它存在于观念内容的变化中,且这种变化伴随着运动器官中介的外部效应;再次,它存在于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中,即这种变化依赖于意识的整个倾向。除了这三种成分之外,还必须补充作为活动的内部和外部效应的结果而随后产生的感情,尽管这一感情成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分对活动的进行没有实际的影响。
4.意识、统觉和注意。意识完全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即我冯 特们具有内部经验,在我们的内部我们知觉到观念、感情和随意冲动等,我们在具有这些过程的时候意识到这些过程,当我们没有这些过程的时候我们就意识不到它们。一个观念从意识中消失时所发生的真实事实是:某个迄今为止一直存在的过程现在停止了,同样地,我们必须把意识的范围看作是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存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因此,尽管意识并非某种与意识特殊事实协调一致的特殊类型的存在,现代心理学仍然发现这一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意识中可区分出三种观念:清晰的观念、较为模糊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中部分的辨别依然是可能的)以及非常模糊的观念。这些观念仅仅是清晰的程度不同,且这三种清晰度通过连续渐进的过程联结在一起,在这一过程的两个极点,我们可以使用莱布尼兹(GottfriedWilhelmLeibniz)的术语来描绘。我们把模糊观念在意识中的出现称为“知觉”,而把清晰观念在意识中的出现称为“统觉”。一个观念变得清晰通常与其他一些心理现象联系在一起,这些心理现象不仅有助于清晰和模糊观念的内省区别,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了解到我们区别为知觉和统觉的那些过程的主观条件。伴随统觉的感觉属于肌肉感觉的范畴,在外部感官知觉的条件下它们特别容易被觉察到。这些肌肉的紧张与模仿性表现运动的联结把我们直接导向了统觉过程的第二个伴随物,即感情。
感情先于统觉,并在统觉过程中持续存在。与统觉过程相联结的主观过程的整个领域被称为“注意”。注意包含有三种基本成分:观念上不断增加的清晰性、像观念那样属于同一通道的肌肉感觉、感情。严格的注意概念本身并不涉及第一个成分,而仅仅涉及后两个成分。所以统觉表示了发生在观念内容中的客观变化,注意则表明了伴随这种变化或为这种变化铺平道路的主观感觉和感情,这两个过程一起属于单一的心理事件的不同部分。
注意并非是一种特殊活动,因而它的三个构成因素并列存在,它也历史上最具影响力不是某种没有被感觉或感受到的东西,而是本身在产生着感觉和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注意的发展过程就是主动或被动的统觉过程。统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主动的统觉和被动的统觉,明显地对应于意志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即被动的统觉形式———冲突的活动,主动的统觉形式———选择性活动。当我们为印象所控制,在外部刺激的紧迫影响下,观念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唤起,此时我们的行动是冲动的;从提升至较高显著性水平的同时存在的所有观念中选择某个特定的观念,长期以来确立的心理倾向使得我们相信这个观念在这个时间是最合适的,此时我们的行动则是有选择性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