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及其疏导
(2015-07-18 00:49:21)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小瞧自己,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感到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过低的评价。心理学认为,自卑属于情感因素和性格上的一个缺陷,是青年人常有的心理表现。因为人进入青年期后,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青年人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在这个阶段,青年人除了评价别人外,也极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
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尤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或遭受到某些挫折后,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对某些有竞争性的活动,他们就很容易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自卑倾向。这种保护的结果很可能会使自己的“形象”受损,从而加重自卑感。自卑是后进生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它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能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羞怯、内疚、悲愁、自责等。这些心理往往会影响与同学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又反过来加深自卑感。
自卑心理极易造成后进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心理医生认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不良情绪,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保护机制。自卑心理较强的人往往会因缺乏自信而表现出不愿与人沟通,终日郁郁寡欢,消极沉闷,甚至会并发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最终导致精神分裂。失败的感受人人都曾有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每个人在生理、容貌、才华、人品、工作、地位、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如人意之处,如果把这些看得过重,就会导致自卑心理。自卑和自傲一样,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表现,往往是思想方法上有偏差,导致评价自己偏离了正确的标准,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自卑的人其实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参照对象总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因而左比右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以至于丧失了自信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