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世界
(2015-07-14 22:03:43)
标签:
情感佛像特质黏土僧人 |
“注意力就是世界”——詹姆斯
:佛教中讲“境由心生”,我们的注意力就像舞台上的探照灯,灯找到哪里,哪里就存在,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主观的选择,所以“不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中,而是世界在我们心中”。
第四章:找回真实的自我
“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成为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肯·威尔伯
在这里建议我们从最亲的人“下手”,看看身边的亲人有哪些地方让自己感觉很不舒服,可能这里就包含了一个你自己身上被你压抑的特质。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她分享了她之前对于公公(她随儿子称公公为爷爷,所以以下称其为爷爷)的投影。(她自我暴露越来越多了,所以也更自信了)
有一段时间总觉得爷爷很不好,在家就喜欢看电视,也不爱卫生,也不爱学习,越看越觉得难以接受。因为老公特像爷爷,想:“这怎么行呢?以后我老了我的老公就是这样的,我真的无法接受这样一个老公。”于是生活中也经常会和老公抱怨:“天呐,你怎么越来越像爷爷啦,就知道看电视。”(家里的电视通常只有老公和爷爷看)
后面通过思考才发现是从小受到父亲地影响。父亲很喜欢看书,特别是中国的四书五经,他说值得他看一辈子。父亲也很爱卫生,家里任何一块抹布都可以拿来擦脸,炒菜的锅底都会擦的干干净净。父亲对的教育很严格,很像父亲。从小的教育让觉得懒惰不爱学习不爱卫生就是不好,她不能接受这些特质。但是通过一念之转和照镜子的原理,就发现这些特质其实都是自己的。之前会觉得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才好,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看书才觉得时间没有浪费。但是有时候又会好久都不看书。不看书的时候就会觉得自责。自己其实也觉得搞卫生很辛苦,要把家里搞得一尘不染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而且自己很多时候也很糊涂,分不清日期,不知道今天是一天。所以爷爷身上的这些让自己看不顺眼的特质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要去接纳这些特质,看到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并和它们好好相处。
第五章:认识阴影,认识自我
1.人人皆有金佛
1957年,泰国一家寺院迁址,其中一部分僧人负责搬运寺院里一尊巨大的黏土佛像。在搬运过程中,一名僧人注意到,佛像表面的黏土上出现了一丝裂缝。为了避免佛像受损,僧人们决定暂时中止佛像的搬运工作。那天夜里,一名僧人打着手电筒来检查佛像的时候,忽然发现裂缝处在手电光下发出了奇异的反光。这让僧人非常好奇,于是他找来了锤子和凿子,开始凿宽佛像上的裂缝。随着一块块黏土的落下,佛像逐渐现出了黄澄澄的颜色。最终,辛苦了几个小时的僧人抬起头来,发现灰扑扑的土佛已经变成了一尊华贵的金佛。
许多历史学家相信,这尊金佛是在几百年前被当时的泰国僧人们用黏土覆盖起来的,因为当时缅甸的军队正在入侵泰国,他们要保护佛像不被敌军掠走。所有参与保护佛像的僧人都死于战火,所以直到1957年寺院搬迁的时候,佛像的秘密才重新被人发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那尊被黏土覆盖起来的金佛一样。因为害怕外面的世界,我们会用恐惧把心中的金子掩藏起来。只有鼓起勇气,敲掉表面的黏土,才能让金子重新焕发出光芒。
2.阴影会隐藏
以他人为鉴,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面具。跟你的朋友、爱人、家人和同事谈话,问他们最喜欢你的哪些特质,最讨厌你的哪些特质。努力让他们表达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明白,你不会因为他们泄露了你的"秘密"而报复他们。或许你会发现,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与你对自己的认识并不相同。别人往往能发现你身上一些隐藏得很深的优点和缺点。
3.练习
把你最欣赏的三个人和最憎恨的三个人分别列出来,列表之后,再在后面标出每个人所对应的三种特质,然后从他们的特质中,很容易发现那些自己刻意压抑的特质。
总结: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找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最好是自己很放松的时候。如果暂时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答案可能突然就出来了,大家加油哦~~
(最近都比较忙,读书会已经过了一周了才写小结,请大家见谅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也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更好的意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