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感悟:养心禅六则

(2015-06-10 00:09:13)
标签:

佛学

禅师

僧人

小和尚

自心

    兔角牛角有个和尚问曹山本寂禅师:“我们这个心就是佛的道理,我不问。但什么是:不是心、不是佛的道理呢?”曹山说:“对于兔角,不用去证明,因为本来就没有;对于牛角,也用不着去证明它,因为本来就有。”对于禅者来说,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任何“证明”都毫无意义。事物本身远比道理更为明白。观察它,感受它,把它“印”在心中,比一切语言更为明白。
     不被迷惑有个和尚问药山禅师:“怎么才能不被各种外部环境所迷惑?”药山禅师说:“外部环境与你何干?它怎么能妨碍你?”这位和尚说:“这正是我弄不懂的地方啊!”药山禅师说:“是你自己迷惑了自己!”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困惑、苦恼的根源。说到底,外部的客观环境是永恒不变的,真正困惑我们的是自身的“主观”世界。如何破除它?———放下挂碍,安顿身心。谁束缚汝僧璨召集各级品级的僧众,向他们宣讲正宗佛法。法会中有一个小和尚,才十四岁,来礼拜僧璨禅师,并问禅师说:“什么是佛心?”禅师答到:“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说:“我如今无心。”禅师说:“既然你没有心,难道佛就有心吗?”小和尚又问:“请师傅教我解脱束缚之法。”禅师问:“谁束缚着你?”小和尚说:“没有谁来束缚我。”禅师说:“既然没有人来束缚你,这便是解脱。”小和尚立即大悟,束缚我们的,只有自己;能解脱我们的,也只有自己。
         有一僧人问惟宽禅师:“道在何处?”惟宽禅师说:“就在眼前。”僧人又问:“我怎么看不见?”禅师说:“你因为有‘我’的缘故,所以看不见。”僧人又问:“因为我有‘我’的缘故,看不见‘道’,那么你能否看得见?”禅师答:“有 ‘你’有‘我’,更看不见了。”僧人不悟,又问:“如果没有‘我’,没有‘你’,是否看得见?”禅师答:“没有‘你’和‘我’,谁还去追求看见呢?”恐污染大慧禅师问一僧人:“道不用参修,但不能污染。那么,什么是不污染的道?”僧人回答:“我不敢说。”禅师问:“你为什么不敢说?”僧人说:“恐怕污染了道。”禅师于是高喊:“侍者,快拿扫帚来。”僧人茫然不知所措,禅师便将他打了出去。自看自静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干什么?”僧人回答:“探寻清静。”禅师问:“探者何人?清静又为何物?”该僧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僧人听后,当即大悟。明朝的莲池大师针对养心曾十分精辟地说到:“佛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故心分两路,事不归一。情专志笃,三昧速成。参禅念佛人不可不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