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自我平息方法
(2015-03-17 00:05:55)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处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纠纷,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同事或左邻右舍之间,甚至上街乘车买东西,路人之间,主客之间,都会发生一些误会,闹一些矛盾。有时还可能因为矛盾激化而吵嘴打架。面对那些激愤异常的吵嘴打架者,该如何对待,是袖手旁观看热闹,还是挺身而出?劝架要怎样才能劝得恰当有效?为了维持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遇到吵嘴打架的事,不要坐山观虎斗,而应该挺身而出去劝架。但要想取得劝架的最佳效果,必须注意下列“三清”:遇有争执的应变之道 一要摸清情况。不了解吵架的原委底细,盲目劝架只会落个搔不到痒处、讲不到重点的下场,非但不能奏效,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嫌你“不了解情况还胡说八道”。
如果在劝架前,打听一下情况,或先侧耳静听双方吵骂的焦点是什么,把情况弄清楚了,再挺身而出,效果就会比较好。对邻居、同事、同学中原因较为复杂的争吵,更要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详情,力求把劝架的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如果尽讲些隔靴搔痒的话,大放空话大道理的厥词,谁也不会理睬。劝架犹如解绳结,先要看清绳结的形状,找到结绳的方法,才能一步一步解开。要想解除人们心上的疙瘩,也必须先把疙瘩看清看透。二是分清主次。引起吵架打架的原因有主次之分,吵架双方也有主次之分,解决矛盾当然也有主次之分。劝架的人必须分清主次,决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反而要在对言词激烈、吵得特凶、跳得很高、主动扩大和加深矛盾、主动逃逗和激化矛盾的一方身上多下功夫。如果能把引起吵嘴打架的主动面抓准了,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被动的一方身上,即使很快把他拉开了,但激烈的另一方还在跳着骂、扑着打,挑逗不休,被动的一方也会受激而迎“战”,如此一来,劝架的效果就无法彰显。三要说清道理。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没有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响叮当”,笼统地把双方都批评一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站稳公正的劝架立场,中肯地分析、恰当地批评、合情合理地劝说,才能劝得双方口服心服,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劝架者不要以为找到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可以任意劝说批评。劝架时语气要和缓,措辞要适当,说得婉转动情,使双方容易接受。人在吵架时心中有火气,嘴上没好话,一般都听不进劝告。劝架时要多用委婉的语言“降温”,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火上添油。有时还可以说几句风趣幽默的话,以缓和双方的紧张气氛,使吵架的人想发火也发不起来,自然也偃旗息鼓了。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吵架的双方矛盾白热化,甚至拿刀使棍地动起手来时,就该大声喝骂,犹如猛击一掌,使当事者清醒,阻止他们下手。如大喊:“不准打人!”这样大喝一声,容易使当事人清醒,缓和气氛,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