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2014-06-10 01:23:53)
标签:
埃里克森人格儿童同一性父母 |
第一阶段(0~1岁)相当于弗的口唇期。特点是软弱,需成人照顾,依赖性大。若父母对其照料好,满足其基本需要,则产生信任感,反之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此阶段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基础阶段。
第二阶段(1~3岁),相当于弗的肛门期。此阶段使儿童介入其意愿与父母意愿的冲突中。这就要求父母既要对其限制和控制、又要给予一定自由、培养其自主性,这是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意志品质的关键期。
第三阶段(3~5岁),相当于弗的性器期。儿童开始创造性思维和对未来的幻想,此时是培养其主动性、形象思维,培养想象能力的最佳时期。切不可让儿童产生 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自卑感。
第四阶段(5~12岁),相当于弗的潜伏期,这大致为小学阶段,此时儿童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这是形成人生能力的重要阶段。
第五阶段(12~20岁),相当于弗的生殖期。此时期可称获取信息,确定人生策略期。相应形成对自我的认同即自我同一,这是少儿期结束,成年人开始的关键期。自我同一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前者有益人格品质发展,后者则与社会不同程度对抗。
第六阶段(20~24岁),成年早期。有积极同一性的人就会“爱”,与人相融;否则,离群、孤独感产生,或者发生其他反社会行为。
第七阶段(25~65岁),成年期,暨成家与事业发展期。此期于有积极同一性者,则充实幸福;反之,则自私、不幸、无益于社会。
第八阶段(65岁~去世)这是人生真正的成熟期,是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