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持久的爱情
(2013-03-09 01:05:28)
恋爱中虚荣心的表现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择偶标准上的虚荣爱慕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人做终身伴侣,反映着择偶者的恋爱观和心理水平。不错,爱情没有模式,许多爱情的萌生也很难说是有意选择的结果。不少爱情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对爱的反思,对爱情发展的审度,则不能不召唤理智的介入,因而又鲜明地反映着一个人的情感和意识倾向。择偶标准中的虚荣心理,实际上就是对“面子”的考虑胜过对人的考虑。只要对方给自己“增光”,不管其为人如何,思想、感情、个性能否同自己契合,都可以成为“意中人”。当然,这里的增光也就只能打上引号了。
有些人一心要娶个漂亮的姑娘做伴侣;有些人一心要嫁个富裕的男性做丈夫;有些人只要对方有亲朋在海外,经常有“洋货”捎来,就可以一见钟情;有些人看到对方有个“高官厚禄”的“好爸爸”,就情窦大开……如此种种,追求的并不是对方的人品、个性、志趣、修养等等内在素质,而是能为自己提供多少“面子”的外在条件。当然,从人的心理表现看,绝大多数人都有趋望心理,喜欢与有名望者结识、交往,这里也有某种好“面子”的因素。但虚荣心理同趋望心理不完全一样。虚荣心可以表现为“趋望”现象,也可以表现为“趋望”现象的反而。例如,追求名望比自己低,而经济或外表条件远比自己优越的异性,并以此作为一种荣耀。不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能说在择偶标准中列上“美貌”这一条就是虚荣心,但把这一条作为主要标准,并以此来衡量恋人是否理想,就烙有虚荣的印记了。有的人隐瞒工作岗位,谎报家庭情况,夸大经济收入等等,也都存在着虚荣心理的反映。
()恋爱方式上的虚荣恋爱作为一种过程,是同恋人间的互相了解形影相随的。这种了解,本来与金钱并无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了解可以在共同爱好的活动中自然增进,也可以在有意接触的约会中逐步加深。当然,适当的文化娱乐、旅游远足、饮食聚会,也是恋人相约的媒介,但绝不是钱用得越多,派头越大,媒介的粘合力也越大。恋爱方式中的虚荣心理的表现,则是把金钱作为增进感情的主要媒介。饭店要上高级的,东西要买昂贵的,送礼要送值钱的,否则就看不起对方,或者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这是同爱情的本义相悖的,实际上也不利于恋人间的正确了解。不过,也有另一种虚荣心理,同膜拜“财神”相反,它是以炫耀似懂非懂的知识为特征的。有些人常常在恋人面前海阔天空地乱吹一通,以此显示知识渊博。有这样一个男青年,首次迎接女友登门,特意布置了一个书橱,除了自己的几十本藏书外,还向朋友借了百把本书,这也是虚荣心在作怪。
()婚礼安排上的虚荣有相当一些青年,在结婚消费中片面追求“排场”
,以致实际消费超出了经济能力和客观需要,从而给婚后生活带来了危机。按理说,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谁都懂得的消费原则,为什么婚事筹备中仍会出现种种追求排场的现象呢?原因也无非是这样几点:一是炫耀,别人都没有而我有;再是比较,别人都有我怎么能没有,这几种心理都同自尊心有关。前面我们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好评的愿望,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值得别人和自己尊重的东西?
人的虚荣心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条件,但是,当某种东西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尤其容易产生虚荣的做法。有的人在追求一个异性而尚无把握的情况下,就容易迎合对方甚至不惜歪曲自己的本来面目,有的人发现自己钟情的人态度逐渐冷淡时,也可能用弄虚作假的办法来加固已经脆弱的情丝。这些都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但也是不足取的。恋爱中的虚荣心理,由于造成了相互了解的虚假成分,因而,潜伏着爱情的危机,当这种虚假性被对方识破以后,就难免产生龃龉。即使双方都有虚荣心,互相迎合,由于抽取了爱情的正确基础,感情也是不牢靠的。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说过:“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的话未必全对,却也揭示了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真实。对虚荣心的克服,将有助于我们用正确的恋爱观去追求人生最美好的感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