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善教者动之以情
(2013-01-18 20:46:22)
健康心理培养是随便可以学得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学生更加惊奇:“语言也是东西?”老师回答道:“语言也可称为‘东西’,前面需要加一个‘这’,表示强调。”学生恍然大悟,感叹道:“东西’这东西真是个怪东西。”由于老师对“东西”一词的含义的解释最初比较抽象,自然学生将“东西”一词运用于具体语言环境时,套用了“东西”涵盖的范围,形成了心理定势。什么是定势呢?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使后继的心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定势现象是人人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对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新问题的解决以及学习的迁移,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可能是有益的,有的可能是有害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不让定势的负效应形成和发挥影响,倘若已形成负效应,应该想法克服它。善教者动之以情在教育心理中,语言的魅力是巨大的。这里有一件小事:一天,在繁华的巴黎大街旁站着一个头发斑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伸出枯瘦而颤抖的手,发出凄惨的声音,向过路人行乞,而且在身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行字。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走过他面前,看看那块牌子上的字,都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路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写的字之后便问老年的盲人:“老人家,今天上午你的收入如何?”唉”,老盲人叹息着回答说:“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显出非常悲伤的神情。让·彼浩勒听了,拿出自己的笔悄悄地在那行字前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就匆匆离去了。
等到晚上,他又路过这里,问老盲人下午的收入情况如何,那老盲人笑着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着离去……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之所以产生了这么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富有感情色彩。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桃红柳绿,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令人陶醉。但这一切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在他眼前有的只是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这个生命行将就木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自己的情感就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从而油然而生出怜悯之情。在教学中,语言也具有同样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情者莫过于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要真正打动学生,教师本身必须在内心深处充满激情,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的语言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发挥语言魅力的本领,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善于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刻意求新、反复推敲,来表达意境,创造佳作,感染读者。杜甫赞美李白的诗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表明了语言的巨大魅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