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严格管教不是错

(2012-09-23 00:45:10)
标签:

太原

管教

家庭教育

一定之规

太原心理咨询

     在今天有关家庭教育的宣传中,“严格管教”被列为“错误教育方式”名单里的重点。然而,严格管教真有什么错误吗?如果我们去部队或者体工大队,会发现“严格”是那里的基本原则。谈到特种兵,人们很羡慕他们能接受“魔鬼训练”。在《兄弟连》这样的影视作品里,新兵蛋子被长官严格训练,动辄打骂、惩罚,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为什么家长“严格管教”孩子就成了问题呢?其实,严格管教、强化训练从来都不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往  往把其他做法误称,或者伪称为“严格管教”,才污了它的名。其中包括以下几类常见情况。
(1)单纯地迁怒于孩子家长在社会上受了委屈,无处发泄,回家在孩子头上撒气,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有的家长刚在街头和别人吵架,几分钟后就回家发泄到孩子身上。但是,不会有哪位家长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今天我在外面受了气,现在就是要拿你撒气!任何迁怒行为总要找到借口才能实施。对于孩子这个迁怒对象来说, “严格管教”就成了最合适的借口。家长实际上是在找茬发脾气。
(2)语言能力有限许多家长,尤其是低知识阶层的家长平时拙于言词,在社会上和成年人交往时表情达意就不清楚。和孩子交流,复杂程度更高上一层,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困难。家长不知道怎么动口,就只好动手。在农村地区,打骂孩子的现象司空见惯。教育专家往往爱苦口婆心地劝那些家长,要多给孩子讲道理。然而,讲清楚道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语言能力低下的家长只好在“打骂”和“放任”两者间作选择。
(3)无原则的管教这种管教只是“严”,但没有“格”,没有一定之规,对孩子的奖励惩罚完全视当时的心情。如果孩子追问,我这次为什么受惩罚?家长往往张口结舌。这类行为虽然不属于迁怒,但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讲,混乱的强化方式只能塑造出混乱的行为定式。无原则的管教很少有积极意义。家长之所以没有一定之规,取决于今天家长本身的价值观。在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转型社会里,各种价值观交错在一起,一件事的是非善恶很难讲得清楚。家长虽然是成年人,很多情形下在是非判断上反而比孩子更为迷惑和犹豫。不再像几代以前的先辈那样,可以理直气壮地教训孩子。所有这些只有严格管教之名,并无严格管教之实。那么,剔除了这些假像,什么又是货真价实的“严格管教”呢?它应该有以下这样几个特征。首先,完全以教育孩子为目的,不包括感情发泄。
        其次,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标准,孩子在受到惩罚时,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受惩罚。再次,家长必须前后一致地执行这些行为标准,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不公正。 
       最后,在家庭教育里,严格管教只涉及道德行为,不涉及知识学习。像“不允许欺负同学”、“不准偷拿他人财物”、“不许乱花钱”之类的要求,孩子如果触犯,家长必须严格管教,不能姑息。而知识学习是慢功夫,需要长期训练和创造性,出了错误只能从学习方式上解决,严格惩罚的作用微不足道。当然,这几条说来容易,做来极难。它要求家长有法官一样的素质,保证惩罚的一惯性和公正性。但有这样素质的家长并不多见,大部分只能随意地对待孩子。实际上,现在的家庭教育并不是严格管教太多,反而是大部分家长不知道怎么约束孩子,在原则问题上先松口的往往都是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