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心中的痛苦
(2012-01-06 00:35:41)
标签:
兀鹰绅士双脚变化无常鲜血淋漓杂谈 |
一位哲学大师曾经说过:"生命本身是一张空白的画布,随便你在上面怎么画;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完美的幸福画上去。"
其实,痛苦并非必然的结果,幸福亦非遥不可及,全看你用什么态度去涂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有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一位村夫的双脚,他的靴子和袜子被撕成碎片后,它更狠狠地啃起村夫的双脚来。正好这时有一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着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的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碾成碎屑了,真可怕!"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果它的性命呀!"
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被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绅土转身的瞬间,兀鹰蓦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如同一根标枪般,把它的利喙掷向村夫的咽喉。村夫最终仆死在地了。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费力,淹溺在村夫的血里。
你也许会问:村夫为什么不自己去拿枪结束掉兀鹰的性命,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兀鹰的袭击?在这里,兀鹰只是一个比喻,它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其实,任何一个凡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爱"上自己的痛苦,不愿亲手挥掉它,尽管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用积极替代消极(5)
卡夫卡有一段格言,正是洞彻人生种种苦痛的哲理:"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牢笼中。"所以,村夫与他臆想的痛苦(兀鹰)同归于尽,然而这个寓言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痛苦,但是,很多痛苦是我们自己找的。我们之所以陷入痛苦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是因为我们有太多不可能满足的欲望。不要等待别人解决你的苦,只要你愿意,你自己就可以超越它,一枪毙了你的痛苦。
前一篇:快乐就在不远处
后一篇:心情教育送孩子一份好心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