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

(2011-11-01 00:10:27)
标签:

育儿

波恩

状态

权威型

表现

心理

杂谈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加拿大的波恩博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显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即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由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构成,即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和儿童自我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分为抚养型父母状态(NP)和权威型父母状态(CP)两种。抚养型父母状态表现为关心、帮助和保护性行为。而权威型父母状态表现为压制、歧视、权威欲、控制人,并要求对方做出“是”与“否”的答复。
        成人自我状态表现为比较理智的、客观的、思考的特征。处于成人状态中的人会吸取和贮存其他状态及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决策。他会问为什么,也会考虑行为的后果,从而决定该怎么做。儿童自我状态由“冲动、情感以及自发的行动”所组成,分为自由儿童状态(FC)和适应儿童状态(AC)两种。自由儿童状态表现为自发的、娱乐的、易接近的和快乐的、好奇的,但有时会被认为是“失去控制的”或“不负责任的”。当个体处于自由儿童状态时会使用“有趣”、“要”、“不要”等词,他们的声音是自由的、大声的和充满力量的,行为表现为不受约束、放松和自发的;适应儿童状态表现为顺从的、勤勉的、妥协的、敬业的。处于适应儿童状态的人常用“不能”、“试试”、“希望”、“请”、“谢谢”等词,声音可能像发牢骚、挑衅或要求,行为表现为伤感、容易生气和无所谓,态度顺从、羞愧或苛求。
       儿童自我状态是人格中的“想要”成分,为个体提供动机力第量。父母自我状态是人格中“必须做”的成分。成人自我状态为十五父母自我状态中的说教概念增加了思维的成分,又为儿童自我状章态中增加了感知的概念。可见,三种自我状态中以成人自我状态 大最为可取,其他自我状态应尽可能向成人自我状态转化,否则容学生易出现人格障碍或者行为偏差。如自由儿童状态可能由于过分交往任性而触犯法规;适应儿童状态可能过分循规蹈矩而缺乏创造的性。抚养型父母状态可能由于过分关心、婆婆妈妈而令人生厌;心理权威型父母状态可能由于过分压制而导致他人的逆反心理。训练相互作用有时是平行的。平行的交往是一种互应交流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人们所预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