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解读寻求归属

(2011-10-31 00:21:22)
标签:

太原

归属

寻求

社会性

友谊

杂谈

利用夸奖、尊重等手段,理智冷静地处理,就会减少矛盾,增进友谊。自私倾向性的第四个表现形式是幸灾乐祸。忌妒心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产生的负性表现,幸灾乐祸则是看到别人遭到不幸、灾祸、不如自己时的自私表现,有解气、满意、压抑着的欣喜等愉快感受,“幸亏我没……”、“……比我差了”等。
       虽然主观上可能一再提醒自己,“别幸灾乐祸,太不道德了”,但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愉快感,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或曾经对自己幸灾乐祸过的人。有一位小媳妇,一直与婆婆关系不和,吵架时丈夫又总是偏向于母亲,媳妇很受委屈,婆婆则一脸得意,媳妇在心里暗自谩骂。终于有一天,“大孝子”的丈夫向母亲反抗了,小两口提出要分开过,媳妇感到解气,“你也有今天”,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后来听婆婆哭诉如何30岁守寡,母子相依为命,本指望儿子养老送终,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等等,痛不欲生。理解了婆婆的苦衷,媳妇又深感同情,很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不安。因此,当别人对我们幸灾乐祸时,不要太过于烦恼,应该想“他以为我是个对手才这么幸灾乐祸,如果他将我看成弱者给予同情,那才叫不幸呢”。何况,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又怎样呢?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寻求归属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性中的一些社会性特点,寻求归属即是人的社会性之一。所谓寻求归属,就是指人们希望远离孤独,成为某团·38·体、组织中的一员,愿意被别人接纳,并共享某些情感,体验到自己是某些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寻求归属是人们追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社会性的安全感,再成功再强大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也有伤心软弱的时候。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人们需要关心、鼓励、保护和支持,通过社会的支持网络消除不安全感。当归属感得到满足时似乎觉得自己更有力量、更强大。寻求归属的另一个体现是人们希望自己的情感、情绪被他人所共享。一个人有成就时希望有人来与自己分享快乐,倾听自己成功的经历。如一个高考生收到盼望已久的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般不会躲在小屋里只自己高兴,往往是尽快告诉他人,共同分享,烘托自己的快乐;相反,一个人在遭到不幸时,愿意向他人倾述,希望有人分担痛苦情感,得到安慰,或陪着一起流泪。寻求归属还表现在人们的相伴倾向,希望自己的意愿、打算、观点、情绪得到认可,和某些人一致。如希望有人陪着去商店、一起观光游览、一起进修等,既是自己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之举,也希望有人赞同并一起有所作为;又如传统观念的反叛行为、奇装异发等。同病相怜性就是人类相伴性的一种表现,有相同烦恼的人更容易彼此理解、接纳、互助。有人说,人际间没有真诚的友谊,大家只不过是相互利用。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从人的寻求归属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人际间有相互利用的关系,但更有真诚的友谊和情感。抱怨人际间没有真诚的友谊,大家只是相互利用,人人过于自私,这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友谊与归属的呼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