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2011-10-29 22:38:29)
标签:
太原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卑感
自卑心理
杂谈
|
|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曾有专家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状况的调查,所用方法是有名的“二十问法”,即要求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对“我是谁?”这个问题自问自答,自由书写20个答案。
有个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一个大学生;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我是一个有几个知心朋友的人;我是一个倔强的人;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是一个心理不太健康的人;我是一个前途渺茫的人;我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我是一个过于谨慎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我是一个抑郁质的人;我是一个不会与人交往的人;我是一个幻想家;我是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人;我是一个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除少数肯定和中性评价外,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是否定性的,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自卑倾向。
对于这些有自负和自卑倾向的学生,均需要帮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我,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好学生,老师称赞,家长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昔日小河竞舟的佼佼者,而今在大学这条大江中若不奋力拼搏,就会有落后、沉没的危险。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那么什么是自卑,自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呢?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己价值产生怀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
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自卑感是在自己的想法与自己实际价值比较之后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
自卑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得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卑容易消蚀人的斗志,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而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诱发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自卑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例如:一女生因个子矮小,被同学取笑为“根号2”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矮。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丧失了生活的自信心,萌生出家当尼姑的想法,后经老师、同学的劝导,才打消这种念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