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你有童真般的“好奇心”吗?

(2011-06-24 12:14:29)
标签:

转载

 今天路过柳巷的时候,突然发现好多商家的店员,服务员,都在门前坐着广播体操或者是自己的韵律操,车上的人们都好奇的看着,虽然这样的“广告”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可是人们还是会感觉到好奇和有趣。可是看店员的表情,都不是很情愿和幸喜的,又想到路上总会看见两棵树或者电线杆之间。总会有苏宁国美之类的商家搞的促销活动,而拉横幅的店员却宁愿带着眼镜帽子或者躲的远远的,也不愿意站在旁边“傻傻的”。
这何尝不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呢?现如今,商家们会以各种的手法抓住买家的眼球。以上的方法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不仅是商场,甚至是饭店等行业,也纷纷效仿,美名其曰也是锻炼员工的身体素质,是炒作还是锻炼,孰轻孰重,想必大家都已经知晓。好奇心,才是商家想要抓住众人的东西。
   有了好奇心,顾客才会尝试着进入,那么,这样就算商家成功的第一步吧。只要有好奇,人们就会去探索,有了探索,就会更进一步的沟通,可见,好奇心是多么的重要。
有效的正确的
利用好奇心,尤其是对孩子。可以更好的鼓励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对孩子有莫大的帮助。


 

好奇心与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观察发现,婴儿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舌头品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如果受到鼓励与强化,就会变成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东西相接近”。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材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幼儿好奇心很强,这也许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在他们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这些都是好奇心的外在行为表现。如果这些行为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幼儿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从而不利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
 
实施有效的策略   

 

好奇心是一种内在动机,主要由外界刺激物的新异性所唤醒。好奇心也反映了个体的认知需要,主要由外界刺激物与预期的不一致所唤醒。这种唤醒具有情感的力量。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认知信息,会产生不同水平的好奇心,这是由个体对当前认知信息的兴趣、信心与期望不同造成的。好奇心的强度与个体对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有关,与个体的信息缺失产生的不愉快感有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诱发幼儿的奇心,使其从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又具有情感性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促进个体好奇心发展的三种策略:好奇陷阱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和开启问题箱策略。  


   1、好奇陷阱策略。  好奇陷阱是通过设置悬念,如不和谐性、矛盾性、新奇性、惊奇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使之超出幼儿(学生)预期,从而引发幼儿(学生)的惊奇心,并使幼儿保持一种对刺激物的注意与探索,使惊奇转化为兴趣情绪。  好奇陷阱一方面可以引发惊奇与兴趣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行为结果与个体预期不一致,个体往往会感到出乎意料,感到困惑、紧张、不适,也就是心理失衡。这种失衡感是一种认知冲突,可以使幼儿形成注意的焦点,头脑保持警觉,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并对相关信息迅速作出选择和有目的的加工。  

好奇陷阱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悬念,超出幼儿预期;第二步,引起幼儿认知冲突;第三步,创造条件,支持幼儿解决冲突。 

 

2.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主要指当前刺激(教学内容)与幼儿(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相一致,从而使幼儿心理上感到满足,由此激发幼儿求知需要的一种策略。当教学内容与儿童个体需要有关时,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学习心向就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现有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变成唤醒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这就要求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或信息进行加工,包括情感加工与认知加工。这种加工的核心在于外在需要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情感需要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要略高于幼儿自身的需要,能够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通过加工,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的好奇心由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由缺乏状态变为启动状态,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整体发展。 
 
心理匹配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了解幼儿的需要;第二步,找到教学内容、方法与幼儿需要的匹配点;第三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开启问题箱策略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实验或头脑风暴等方式主动探索的一种策略。我们知道,好问是幼儿的特点,也是幼儿好奇心的主要表现。一般来讲,幼儿提出的问题有年龄差异和水平差异,有的是为了了解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属性,有的则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事物,还有的会持续一段时间,以了解一类事物的特征与功能。与成人相比,幼儿的问题意识较强,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积极理解事物和寻求新信息的倾向性,但是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自发提出的问题水平比较低,有些幼儿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观察、操作和思考,调动幼儿学习的心向,促使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开启问题箱策略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让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提问;第二步,不要急于给幼儿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及时点拨,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第三步,在活动区开设小问号,使幼儿有机会继续自己感兴趣的探索。  总之,幼儿好奇心作为内在动机与主要的学习情绪之一,应当得到尊重与引导。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品质提供最初的基础。教师的情感支持、材料支持与策略性支持在保护幼儿好奇心、培养其创造性品质方面具有关键用。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了,因为那些神奇,能占据孩童的心灵。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会有让你惊喜的地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