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谈再造心理

(2011-06-06 00:57:23)
标签: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

读者

文学欣赏

杂谈

     在文学欣赏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再造想象”。所谓再造想象,实际上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一种形象再创造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接受中又增添了自己的再创造。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动用了自己的形象记忆和感情记忆,以一个攫取者与创造者的双重身分进入到艺术作品展现的境界中。因而,作为审美对象的文艺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就好像拉回到了真实世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很容易感染给读者了。曾经在我国上映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影片主人公的生活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好像置身于其间。这部电影曾使多少观众为之流泪。充分运用读者和观众再造想象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历代诗人、文学家。伟大的作品贵在意境和含蓄,而不直接表露。高明的文学作品总是深有蕴致的,然而,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阅读文艺作品时总是借助于再造想象,深入作品描绘的环境和形象之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体验作品。比如,古人注重离别之情,诗词当中描写送别的诗句非常的多。诗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那首诗,意境深远,脍炙人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再看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送其弟子时,写了一首送别诗:“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欧阳修也有一首送别诗:“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些伟大诗人的著名诗句千古流传,每当读到这些诗句,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不同的送别情景:离别将至,斯人已去,车影渐渐消失在车轮卷起的尘烟中;或者远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坡之间,惟见那顶熟悉的黑帽子还在隐隐若若的闪现;或者故人已远去,只见江水东流、碧空已尽。此时,读者自然会联想起自己生活中送别亲友的场景和情绪,在情绪上受到诗中意境的感染,甚至会在脑海中闪现出一些细节出来。比如,妻子的眼泪,朋友的难舍,分别的惆怅等。并以此来补充诗词所提供的画面。反之,假如诗的作者直露地表达自己的离别感情,说自己是多么依依不舍,多么留念故友,那么,诗篇将是一种怎样的普通之作,怎么能流传千古呢?这正如古人所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 一方面,作者充分运用文学欣赏中唤起读者再造想象的心理特点,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深度,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作为读者和观众,也需要了解这一心理特点,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积极地唤起自己的再造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这样便能更快地感受到优秀作品的魅力,从中汲取更多的美感和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