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自我意识

(2010-12-04 21:32:16)
标签:

自我意识

生活心理学

发展水平

社会力量

引导

杂谈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界比较关注的 ①(美)詹姆斯、杰拉德:《生活心理学》,陈德民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319问题。一般来说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是个体的自我观。具体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持有的知觉、态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期望。2.自我意识与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使个体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其结果是使个人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成员,必须依照社会行为规范,实现所担任的社会角色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个人对家庭、群体和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实际表现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意识既是社会化的结果,也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的客观指标。社会化的目标,是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稳定的行为定向系统。人们行为的导向机制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依赖于外部社会力量的引导,另一方面是个人相对独立于外在环境的自我引导。
      外部社会力量包括制度、法律、道德、文化传统等,它通过强制或舆论压力引导人们的行为;而人们的自我引导却是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思想、观点以及道德感、良心和自我期望引导人们的行为。自我引导能力的形成,正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来实现的。所以自我意识与个体社会化有密切关系。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高,表明社会化水平高,表明心理比较成熟。自我意识作为个体自我调节系统,其发展水平显示出行为目的性的清醒水平,即在“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希望达到什么目标”等方面的清晰反映。如果“我”所要做的内容、方法及预期结果均有利于社会发展,正是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化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