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不能忽视的大学生悲观心理

(2010-12-03 12:41:42)
标签:

太原

意象

人际交往

大学校园

悲观情绪

太原圆成心理

太原心理咨询

杂谈

     大学生悲观心理的具体表现1.身体意象方面 随着青年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身体意象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谓身体意象即对自己及机能所能描绘的意象。譬如:感到自己身材矮小,就有矮小这种意象,如果不能接受这种意象,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诱出自卑心理。大学生一般处在18~23岁年龄阶段,正值恋爱、择偶的时期,加上受“郎才女貌”的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影响,男生特别重视自己的身高,女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容貌,一些自认为较矮的男生往往避免与高个子在一起……在许多场合下都不想出头露面。不满意自己容貌的女生总希望自己再漂亮些,一女生直言不讳:“我每天照镜子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我能再漂亮一点就好了。”如果一个人过分注重身体意象,一旦这种意象的反应是负面的并且终生难以消解,那么他就变得自卑颓丧。2.能力方面 考入大学的学生,昔日都是学校的优等生,他们在中学里曾辉煌一时,常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称赞以及同学的羡慕。而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一方面,他们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在学习上都不得不接受平凡和失败。这种失败可能是成绩的下降,可能是干部竞选的落选或者是恋爱的失败。不管面对哪一种失败,他们都会茫然,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相对中学而言,大学校园对学生的评价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要求大学生拥有除学习之外的诸多技能。中学阶段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苦读及“惟分为上,升学第一”的价值追求让许多大学生除成绩之外再无专长,面对别人的一笔好字、一手好画以及别人的能歌善舞,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无能。而这些能力又非一日所能获得,而且需要发展的具体项目太多,若时间安排不当,方向不一,必会导致劳而无功,最终萌生放弃的念头。当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时,学生便会产生厌倦,产生玩世不恭、得过且过的悲观心理。3.未来展望方面 一般说来,青年时期是梦想最丰富的时期,然而在调查中却有近25%的人感到人生之路太难,前途渺茫,对自己能力的悲观认识使他们觉得未来是自己无法控制和设计的。这一点在文科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科学、讲求实用的社会,尤其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中国,在理工科学生求职、职业待遇方面形势一片大好时(校园里便有一个文科研究生不如一个理科本科生的说法),文科生面临的形势则严峻得多,故许多文科生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信心,恨自己“投错了胎”。读完大学找一份舒适的、待遇丰厚的工作是多数人的最大愿望,理想的幻灭使他们失去了对将来的期待,于是便产生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果的无助感,于是,终日无心学习,情绪低落。4.人际交往方面 中学生、大学新生常用理想人格上的“童贞”目光,用文本式的道德准则去看待人与人的交往,这种理想化的交往观与现实是有一段距离的。大学校园毕竟不是真空地带,随着交往圈子不断扩大,他们看到了人际交往功利、虚伪的一面,尤其是看到这些瑕斑在象牙塔内、在自己信赖的同学或老师身上显露出来,这就会引发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幻灭感,于是他们在以偏概全的偏激思维下滋生人生不过如此的悲观情绪。对人世的失望使他们开始以冷漠的眼光审视世界,道德意识也日渐麻木。另一方面,大学生男女交往也多起来。一些人开始恋爱,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一个辩证的自然法则。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挫折,愉快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长期不能排除这种强烈的失意情绪,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破坏性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从而玩世不恭,视人生如游戏,或从此心灰意冷,把自己闭锁起来,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