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障碍患者的不适应性自动性思维方式

(2010-11-30 00:26:28)
标签:

太原心理咨询

抑郁障碍

行为主义心理学

思维方式

太原圆成心理

杂谈

抑郁障碍患者的不适应性自动性思维方式有: 
     (1)任意推论:在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时任意推定结论,甚至在证据相反时仍作出同样结论。例如,丈夫下班回来晚了,便认为是丈夫对自己不感兴趣。 
    (2)选择性采取 对每件事情只注意与自己消极观点最一致的部分,忽略其它重要部分。例如,在评先进时未被评上,认为自己不行,没有价值。
  (3)夸大性思维 将一件小事夸大其性质。例如,认为自己用了单位的信封信纸是犯了贪污罪。
  (4)过分概括化思维 根据单个经验或意外事件作出普遍性结论。例如,某科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太笨,学不好这科。        (5)与己相联系 无根据地将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在一起。例如,所在小组没有完成任务,归之于自己没有做好。
  (6)两极化思维 即极端的思维方式。例如,要求自己争得第一,否则就是彻底失败。  如果改变患者的上述思维方法就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和减少复发。 
    CT治疗过程需要12~16次,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4次)的重点是建立治疗关系,向患者介绍认知方式及对情绪的影响,设定治疗目标,引出和评估患者的自动性思维。第二阶段(第5~12次)逐渐转向识别患者的不良信念及可能使用的代偿策略,帮助患者找到影响最大的错误信念,改变这些可能引起抑郁的信念,鼓励患者去实际调查自己信念的真实性,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策略和技巧。第三阶段(第13~16次)准备结束治疗:预测与复发有关的高危因素,通过自我治疗作业巩固治疗效果。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不良行为是强化造成的后果,即是学习得来的。使用行为疗法治疗抑郁障碍的理论基础是: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其它抑郁症状属于不良行为,可以使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予以纠正。个体由于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引起情绪恶劣和自责,出现抑郁行为(症状),通过他人的同情、注意和关心等形式的阳性强化作用使抑郁更为严重。通过行为治疗技术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重新安排环境,帮助患者发展适应性行为和改善社交技巧,从而除去强化因素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