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鉴宗教对存在的矛盾的解答

(2010-08-26 23:58:08)
标签:

宗教

太原圆成心理

心理咨询

弗洛伊德

杂谈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关于宗教的本质,弗洛姆不同意弗洛伊德、荣格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一种集体神经症。荣格与弗洛伊德相反,认为神经症是丧失宗教信仰的结果。弗洛姆的宗教观既不同于弗洛伊德,也不同于荣格。这是由于弗洛姆的宗教观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他的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既不同于弗洛伊德也不同于荣格。弗洛姆的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他关于人的处境和需要的学说。根据弗洛姆的观点,人存在的基础矛盾在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逐渐脱离了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天然和谐关系,人逐渐疏远了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但人又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他人和自我而生活下去,于是他又渴望回归到那种天然的和谐关系中去。但这种回归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感到孤独和恐惧。这就是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产生了与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建立联系的需要,这些需要包括关联、超越、寻根、为一个目标而献身等。这些需要不像本能或集体潜意识那样由遗传因子传递,它们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对存在的矛盾性的反映,是由人的处境造成的。(郑维川译,1988)宗教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当人作为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识的物种而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时,宗教便产生了。宗教是对人的处境的原始反映,是人对存在的矛盾问题寻求解决的一种方式。人的存在的矛盾性使人产生了远远超出动物本能的需要。正是人的这些特殊需要,驱使人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
       为此,人首先要在思想上去解答他的存在所面临的问题:怎样克服孤独与恐惧,怎样获得爱,怎样与世界和谐相处。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人通过自己的意识勾勒了一幅世界图景,借助于这一图景他意识到自然、社会和自己,并以此为参照系,去回答“自己处于何处”和“自己该干什么”之类的问题。然而,人不仅有思考能力,而且有情感体验,他不可能对他所面临的矛盾无动于衷,因为这些矛盾不仅在思想上存在,而且在他的实际生活中、在他的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因此,凡是能给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体系,不仅含有理性因素,而且含有情感因素,含有支配人行为的意志因素。献身于一个目标,或者一种思想,或者像上帝那样的一种超人力量,都是人企图摆脱人的存在困境的表现。因此,人总是需要某种追求和向往某种东西,总是要为某种东西而献身,这种需要是人存在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这种需要的存在及其强烈程度。这是人活动的重要动力。当然,人不可能自由地选择并不存在的思想观念,但他可以在业已存在的不同观念之间进行选择,他要么为崇拜某种外在力量而献身,要么为发展理性和爱而献身。人各有各的信仰。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是有宗教需要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宗教需要,都需要一种追求和向往的东西,以及能为之献身的对象社会潜意识有人声称自己不信宗教,只是追求金钱和权力。弗洛姆认为,问题的观念不在于追求这些东西是不是宗教,而在于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宗教,在于它们是促进了人类理性与爱的能力的发展,还是阻碍了它们的发展。有的人极其认真地对待人的存在的根本问题,把这种问题当做自己的“终极关怀”,他要以自己的整个生命活动去回答这些问题,这种人就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任何希望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把答案传授给子孙后代的体系,就是宗教。也可以说,宗教是指一定群体的人共同具有的,给予个人一种向往和信仰的,使人为之献身的一切思想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