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我”的产生与发展

(2010-06-29 00:21:53)
标签:

山西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

太原心理医生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心理

太原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一个躺在婴儿车上的婴儿正在津津有味地吸吮着自己的脚指头。其实,在婴儿的眼里,脚指头和玩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是因为,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同外界事物的区别。快大约8个月时,婴儿的生理自我就萌生了,这是自我意识乐的开端。所谓“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的意识,包成长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生理自我通常在3岁左右达到成熟。幸福1岁左右,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开人来,当他手中抓着玩具的时候,他不再把玩具当作自己的手的生 一部分。这时,儿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但这种意识只是同个别活动相联系的,还没有把自我作为一个整体与大学外界事物区分开来。生1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心理部位,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感觉。不过,他是把自己作为客健体来认识的,他从成人那儿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并且像称谈其他东西一样地称呼自己。这时,在儿童的头脑中,只有“这是玲玲的嘴巴”、“明明饿了”,而不会出现“这是我的嘴”、“我饿了”这样的概念。大约在2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使用代词 “我”。通常是先掌握物主代词“我的”,然后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代表自己。
       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儿童会体验到羞耻感和疑虑感,当做错事时会感到羞愧,当碰到矛盾时会产生疑虑;会体验到占有欲和嫉妒感,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玩具),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如果母亲对别的孩子表现出关心与喜爱,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会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并要求自立,“我自己来”这句话在3岁的儿童中时常能听到。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快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乐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作用、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成长种角色观念,如家庭角色、性别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 这一时期,也是个体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所谓“社会自我”,幸福就是个人对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人个人对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意识,对生 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的意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