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我国学者对心理健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为以下8条标准。
①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智力正常是保证一个人正常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最必需,最基本的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们与周围环境达到心理平衡的心理基础。智商低于70者都属于智力落后,即心理不健康。
②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只有了解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心理学把对自己印象的了解称之为“我观”。正确的我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者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长处感到欣慰,并产生相应自尊,但不狂妄。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持积极态度,想办法克服缺点,超越自我。即使是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泰然处之。
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一方面他们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乐趣;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因而,他们从不把学习和工作看成是负担和痛苦。心理不健康的人常有不必要的怀疑和恐惧感,因而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其效率自然会降低,原有的才能无法运用到工作中去,因此,个体身心功能也不能发挥。
④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进一步改造现实。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怨天尤人,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⑤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能够接受别人,善于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尊重别人的人格、成果和意见;同时,他们待人真诚,宽容公正,从不掩饰伪装自己,因而也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与人相处,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⑥调控情绪,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的人能妥善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遇到烦恼也很快摆脱。在生活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乐观的。
⑦人格完整和谐。心理健康者具有稳定的人生观和信仰,并能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抱负,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不太计较眼前的恩怨得失。他们能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相一致,不会因为私欲而放弃追求,背离信仰,他们能使自己的需要、目标、理想受完整人格的制约,能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⑧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