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
A君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成绩中等以上,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对他而言,条件已经不错了。但现在会计学人才饱和,不免增加了就业的困难。然而,A君仍然相信,若他找不着工作,其他同学就不要提了。在人才交流会上,A君专找那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和大公司,而不屑于惠顾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在一家招聘摊点前,招聘人员问他:
“你打算应聘什么职务?”
“我想应聘财务主管”,A君坦然地说,“在大学时,我的成绩历来中等以上,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平时喜欢思考问题,有我自己的主见。”
“那你得首先下车间实习两年,然后根据业绩逐步提升财务主管。”招聘人员说。 “那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你们应该大胆提拔年轻人。”
A君似乎非常理直气壮。……
人才交流会下来,许多同学都签了合同,要么下基层,要么去了中西部地区,而A君却一无所获。在寻求职业时,存在高期望值与低实现率的冲突。表现为一是寻求未来职业环境的舒适。在追求职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向往环境美、条件好、大城市、大单位工作的倾向,而不愿到偏远的、艰苦的地方工作。这反映了青年看重环境对职业的影响作用。二是追求未来职业的高社会地位。在一些青年的心中,所谓社会地位高,主要是有权的机关,有名声的大企事业单位,而对基层单位,对小的集体、个体单位则认为权力小,社会地位低。三是希望未来职业能发挥个人特长。希望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中能发挥个人特长,这是合理的而且应该满足的期望。
A君对社会的期望值太高了,在他看来,自己是应该从事环境舒适、待遇较高的工作。这种高期望值的结果是丢失了自己就业的机会。校园里的大学生,是由各种各样的考试一层层选拔上来的,是出类拔萃的,一种优越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牢固,似乎社会也得以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果把大学生放到基层锻炼,就被认为是不重视年轻人。然而,把自我放在天平的一端,把社会和他人放在天平的另一端,试比较天平应该向哪边倾斜?个人脱离社会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就丧失了个人存在的空间。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自我应该考虑社会因素,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女起来,就是将部分社会因素从天平的一端移到自我这一端,以求得平衡。同时,应该改变妄自尊大心理。一个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才会证明自身的价值,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也只是历史创造活动中的一分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是不是学得越宽越好呢?事情并不是这样。吴洁是学管理的,专业面很宽,学过物理学和机械学,也学过会计学和经济学,可以说文、理、工、管她都涉及到了。照这样看来她找工作应该没问题了。可事实恰恰相反。一天,她去一路桥公司招聘,公司招聘人员说:
“我们公司现在并不缺管理人员,倒缺一个会计。既然你学过会计学,那么你能否作一个会计报表给我看看?”吴洁想:我就学过一点会计基本原理,从来就没搞过会计报表,这是给我出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