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谈自杀与生命意识

(2010-05-22 21:27:54)
标签:

太原心理医生

太原心理咨询

太原圆成

太原圆成心理

心理咨询师

杂谈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

    关于自杀的原因很多,重大生活事件、社会文化背景是外因,而人生目标的丧失、安全感、社会归属感的缺乏、环境参照、特定人格、特定动机、精神疾病是内因。而真正决定自杀的,往往是内因。要解开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死亡作为解决问题的情结,是一个因素众多太过复杂的命题。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选择自我毁灭的直接原因。不过最令我们不寒而栗的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自杀原因有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而大学生自杀现象将因此越来越难以防范。特别是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对于那些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无疑是一颗潜在的地雷。如果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将非常容易促使那些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大学生之所以心理压力过大,是由于一方面社会、家庭对学生给予很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过高和达成期望渺茫的矛盾也很大。而一旦产生矛盾,得不到及时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将容易走向极端和偏激。
      (一)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危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机干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例如,调查的案例中,有位大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大学生预与活难以适应,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自感生活毫无意义,便决定以自杀来寻求解脱。此生命外,有的把自杀作为报复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内疚、后悔和不安。意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识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此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念头。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但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常喊着要自杀的人其实不会自杀,因而不太关注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以致痛失救助良机。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自杀者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这样周围的人真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态度已经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是自杀者心理状态好转的表现。因为发展到这个阶段,自杀者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因此他们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目的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