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失控)

(2010-02-18 10:22:53)
标签:

心理咨询

情绪

两种

情境

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

健康

 案例陈某某,男,岁,大学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心直口快,但说话不注意时间和场合,也不看对象,经常随心所欲,出口伤人。情绪多变,常常喜怒无常,经常成为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来摆布。高兴起来,似乎自己就像生活在天堂,一切都得意忘形。沮丧起来,又觉得自己在地狱,一切都悲观丧气。做一件事情,不考虑行为后果,冲动、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分析自我失控,就是指随心所欲地做出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首先表现为言语失控。言语失控的学生常常不顾听话者的年龄和个性,不看对方的态度和爱好,高兴说什么,就脱口而出。自我失控也表现为情绪失控,失控了的情绪有可能强度过强或太弱,情绪指向的对象发生错位,情绪表达方式不妥,情绪的波动过于剧烈。自我失控还可能表现为行为失控,面对需要长期坚持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却半途而废,面临困难的情境而临阵脱逃,遭遇挫折而推卸自己的责任,碰到人际冲突而大动干戈等。自我失控,往往是认知失调的结果。有些学生无法区分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一旦这两种行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是选择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而是选择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意志力薄弱也是发生自我失控的重要原因。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行为目标对自己的行为具有导向和强化的功能,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清楚需要发动什么行为,也不知道应该制止什么行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遭遇各种困难。如果缺乏毅力克服这些困难,也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行为。超越平时,我们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苦恼,为体形发胖而烦恼,或者为经济拮据而操心,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自己行为的调节与控制。有效的办法是实施自我调节计划。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我们需要改变的行为。目标行为无非是两类行为,一类是行为过度,即行为出现过于频繁导致的问题,如暴食、嗜酒、吸毒等。
       另一类是行为不足,即行为出现过少导致的问题,如逃学、孤独等。当然在不少情况下,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视为行为过度,又可以看成行为不足。比如害羞,既可能是见人频繁脸红、心跳加剧等行为过度,也可能是退避社交等方面的行为不足。遇到这种两可的情况时,最好是先视为行为不足。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要增强一种不足行为比减少某些过度行为要容易得多。第二步,了解基本情况。首先是了解目标行为的原始状况,注意观察目标行为的出现频率,比如抽烟,每天要抽多少支。了解目标行为持续的时间,比如晚上看书,全神贯注的时间能够维持多久。其次是了解目标行为出现的前因,即出现目标行为之前的典型情境或事件。如目标行为是进食过量,就需要弄清楚主要是在哪一餐的进食过量等。通常是通过四个问题来确定目标行为的:一是目标行为前几分钟的情况,二是当时环境的情况,三是别人的行为,四是自己当时的想法。最后是了解行为的后果,即目标行为的发生,对以后行为的强化作用。第三步,制定计划。制定自我调节计划,可能是为了增强目标行为,也可能是为减少目标行为。两种计划的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制定加强目标行为的计划,关键是确定强化因素。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具体情境来确定强化因素,并确定获得强化的条件,确定的条件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达到的可能性。减少目标行为的计划可以通过施加强化因素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消除强化因素来实现,有时甚至还可以考虑给自己必要的惩罚。第四步,实施并评价计划。自我调节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诚实,没有达到强化的条件,就不要给自己奖励。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避免自我欺骗,最好委托他人实施奖励与惩罚。也可以考虑与家人、同学、老师、心理咨询师签订一个实施计划的合同,自觉地接受他人的监督。第五步,结束计划。如果前面的步骤实施比较顺利的话,就要考虑逐渐减弱强化因素,进入自我维持状态,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原定的计划便自然地取消。出现反复,则需要重新执行原定的计划。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