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男,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大学一年级时,与一女生恋爱。但女生的父母因林某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六而强烈反对,导致失恋。从此以后,林某便痛恨自己的身体矮小,埋怨自己的遗传基因为什么这样差,不应该带着这二等残废身体来到这世界上。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无法找到理想的对象。于是,经常情绪低落,自怨自艾,时而仰天长叹,时而掩面暗泣。有一次,林某偷偷服下过量的安眠药,准备告别人世,幸亏同寝室的同学及时发现,经抢救后生还。分析像林某这样与自己过不去,过度自责,自怨自艾,属于自我厌恶。自我厌恶是个体在情感上讨厌自我并长期与自己过不去的结果。首先,他们厌恶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责备自己的身矮体胖,白发黑斑,与色盲、口吃等身体的某些缺陷过不去,甚至将它们视为自己不幸的根源。其次,他们厌恶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埋怨自己笨、能力差和性格不好。
再次,他们也厌恶自己的行为结果,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对人际关系感到厌烦,甚至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深恶痛绝。自我厌恶的学生处事谨慎,时时警惕自己行为出格。一旦行为失检,总有大难临头的感觉。即使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也往往不饶恕自己。他们心地善良,洁身自好,平时习惯与世无争,处事以忍让为上,一味退缩,以求息事宁人。他们爱用反常性方法保护自己,越是怕出错,就越是将眼睛盯在过错上。说了一句话往往会后悔大半天。别人并不介意的事情,也经常神经过敏。自我厌恶的学生总是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将自己的缺点扩大化,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自我厌恶的学生往往爱追求自我的过度完善。他们渴望取得学业的成功,企求超越他人,以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也追求人际和谐,力求获得真挚的友情。他们要求自己尽可能十全十美,不允许在自己身上有一丝毫的缺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期望往往落空,容易陷入窘境,久而久之,便深感绝望,对自己失去信心。超越超越自我厌恶,就是要悦纳自我。了解自我是悦纳自我的基础,要全面客观地了解自我,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的得失。与他人进行比较是人们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要多进行积极的比较,避免消极比较。我们必须弄清楚和谁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因为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不同,其效果就迥然相异。积极的比较是:机遇和差的比,干劲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我们赞成与别人作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鞭策自己,但又不主张把和别人比较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
一个人若把超过别人作为自己的终身努力目标,他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他绝不可能超过所有的人,也不可能在每个方面超过另一个人。我们无法让自己变成他人,也就无须和他人较量长短。关键是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悦纳的人能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的得失,他们善于处理完善自我与悦纳自我的关系。事实上,任何人都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某些缺点恰巧是与另一些优点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个人的缺点实际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的,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另一种是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缺点就自卑自怜,更不能与这样的缺点过不去而一味地自我折磨。要知道,不容忍自己有缺点的人是一个苛求自己的人,是一个爱和自己较劲的人,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适度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对其本身成就预期的水准,它是个体行为的动力。适度的抱负水平指的是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平,它激励着个体行为顺利进展,目标实现,而且伴随着成功又能体验满足、自信和自豪,导致自我悦纳。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自我悦纳。抱负水平过高,往往造成挫折、焦虑,产生失败体验,损害自信心。抱负水平过低则没有激励作用,更谈不上满足感。确立适度的抱负水平,就是要有远大的远景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景目标。近景目标的实现既是远景目标的基础,又是实现远景目标的加油站。没有近景目标的远景目标往往半途而废,而且容易导致焦躁情绪,造成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