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朴实无华ztj
朴实无华zt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2,853
  • 关注人气:58,0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换一种视角看作业·读《重构作业》

(2022-04-12 09:58:50)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教研

——读王月芬《重构作业》一书有感

[转载]换一种视角看作业·读《重构作业》


我们总是说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这句话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判断,就是将作业看作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业是巩固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果从课程的视角来看待作业,就会发现作业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比如说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实践类的活动难以组织的局限,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时空,比如说把作业看作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之一,让作业发挥评价的作用,等等。从育人的角度看,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作业改革值得探索的重点之一。王月芬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为作业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施策略。

一、课程视域作业秉持的基本理念

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由于遗传、生长环境、教育方式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在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天赋秉性、学习动机、坚持性、承受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课程视域的作业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丰富作业的类型,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作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是注重作业与教学协同。作业与教学的协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巧妙地作业设计得到强化和巩固;有些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借助作业在课后进行跟进和弥补;作业要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时空,让学生发现课堂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思想不仅是课堂教学应该秉持的,也是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业在“五育并举”方面所能产生的效能要高出课堂教学。

三是作业需要系统设计。当前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设计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设计。90%以上的教师都选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册或者教辅书给学生布置成套的、统一的作业,有些学校要求教师编写校本作业,但大多数的校本作业依然是将习题从某些教辅书上转抄过来,设计的意味不重。作业的系统设计包含诸多维度,比如说从课程的视角看,要在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从作业设计的视角看,要对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情境、作业时间等要素做系统的设计;从单元的视角看,要从单元整体的作业要求,每节课的作业落实,不同课时之间作业的内在联系和能力提升等角度加以系统设计;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还要对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作业进行通盘的横向设计,保障各学科的作业总量不超标,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等等。

四是注重反思改进。要加强对学生作业作答情况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研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问题,症结在哪里?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搞清楚作业的问题是因为作业设计出了问题,还是学生没有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理解上的问题。换句话说,作业结果既有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诊断改进功能,也有对作业设计自身诊断和改进的功能。教师要改变当下在作业批改中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在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反思改进中着力太少的局面,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作业所提供的反馈信息,通过反思改进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作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从单元的角度设计作业

教师习惯于每节课后布置作业,但较少在宏观层面考虑作业的整体设计。比如说一个学期作业的整体安排,或者一个单元的作业的整体设计,这些作业在每一课时中该如何呈现,什么类型的作业在哪一课时呈现比较妥当等。因此视野总是局限于每一节课,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就会出现类型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太多等情况,学生做作业没有兴趣,负担过重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果说站在一个完整的学期的视角上来思考一门学科应该给学生布置怎样的作业有点困难,教师至少应该站在单元的视角来设计作业,让自己能够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待作业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提供更加适切的作业。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可以从中观角度降低教师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从微观角度仅仅把握某个课时所产生的隔裂问题,更有助于体现课程视域的思想。

单元作业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明确单元作业目标。首先需要确立的一个理念是:在课程视域下,作业不是教学的从属,作业与教学之间是互相交织的协同关系。因此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不会完全一致。应该发挥各自的时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并明晰哪些是要在教学环节实现的,哪些是要通过作业达成的。然后将这些目标进一步分解到每一课时,使得目标能够有效落地。

二是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当下的作业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作业内容往往呼应一些低层次、机械记忆、背诵性质的作业目标,而对于高阶思维性的目标和综合应用性、跨学科类的作业目标的内容设计极少,甚至没有。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为关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实现的实践能力、高阶思维、综合运用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也会更加关注实践类、合作类的作业,有助于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三是有效控制作业量。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用来衡量作业量的大小。很多老师在作业时间的估计上经常出现偏差,常以优秀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来布置作业,导致大多数学生每天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教师对作业难度估计不准,也是导致作业时间过程的原因之一。还有教师不同学科之间作业的协同不够,以及没有考虑给学生预留自主作业的时间等,这些都会导致作业时间过长。从单元的视角设计作业,能够更好地把控总的作业量,更容易控制好每天的作业时间。

四是合理设置作业难度。给学习新课的学生布置很多综合题,是很多教师在作业布置中的常见行为,因为作业难度过大,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态的现象比比皆是。难度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衡量指标,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怎么难和累都乐此不彼,作业设计需要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精准的学情分析是保证作业难度适宜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前提。

五是努力丰富作业类型。从育人的角度看,学生既需要学习大量的间接经验,更需要丰富的直接经验的滋养,但课堂教学因为时空的局限,主要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作业就要承担起为学生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提供线索、平台和支撑的作用。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业,就是因为作业的类型太过单调,在课堂上的学习和通过作业进行的学习活动是雷同的,很难理解所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价值。

六是重视作业的差异性。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水平等特征,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一样的作业,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可以通过设计难度、数量不同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需求,可以根据智能倾向或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拾阶而上;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七是明晰作业的结构。碳元素可以组成石墨,也可以组成金刚石,充分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道理。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一个好的作业结构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单元作业设计中,通常比较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结构:一是同一单元不同作业内容之间的结构,即一个单元所有作业中不同作业类型、不同作业难度、不同作业内容等的比例是否合理;二是不同课时同一内容作业之间的结构,一般是指连续课时、连续时间内所布置的作业,在内容上具有衔接性,在水平上具有递进性,在要求上具有差异性;三是不同学科同一时间段作业间的结构,指不同学科同一时间段的作业在内容、要求与能力上的相关性;四是新授课和复习课、讲评课作业间的结构。等等。

八是作业的批改讲评与改进。在前面的作业理念中,特别提到重视反思改进,作业的批改、分析、讲评等,突出的就是这一理念。

本书的作业认为,单元作业设计有几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有助于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二是加强同一单元下各个课时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作业难度等的整体设计与统筹分配;三是有助于从单元整体视角,将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四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更加培养了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教师要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要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业设计的思想和理念,改进现有的作业观念,同时要掌握相应的操作路径,帮助自己在现实工作中加以实施。

本书的作者提出,可以通过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让作业设计的思想、理念、方法更好地转化为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和实践行为,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作业设计。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可视化实践:

一是宏观层面的可视化,着重解决理念和方向问题。例如,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需要关注的若干基本原则、观念等。包括关注学生的差异、作业的趣味性、差异性、结构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等。

二是中观层面的可视化,侧重于作业设计的流程、方法、工具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链等,可以是单元作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可以是单个作业设计思考的路径,可以是作业类型和作业时间等方面的统计工具,也可以是引导教师思考作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串问题链等。通过将理念和原则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流程,保障基本的规范和质量。

三是微观层面的可视化,侧重于对具有学科特征、年段特征、作业某个具体化问题细节化的指导等。如何设计某个具体学科的单元作业目标、课时目标;如何确定作业的难度;如何设计和判断作业的完成时间等;如何针对某个学生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作业难度、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等。是针对一些具有学科特征、年段特征、细节化的具体问题的灵活性解决策略,有助于作业的精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满足不同学科、学段的高质量、个性化需求。

书中有可视化的具体做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王月芬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