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课不一定就是完美的课

(2015-06-26 07:42:08)
标签:

课堂教学

效果

反思

建议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好课不一定就是完美的课

  上周听了一节高一英语的读写课,主要任务是在复习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人物的专题写作训练。授授课老师是一位具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年青老师,其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也比较扎实。教师课前准备很充分,几乎把人物写作的有关技能和常见表达方式(句子)都全部囊括起来了。整个教学过程很紧凑,具体的教学环节过渡也很自然,课堂气氛还不错。但也正因为老师考虑得太完美,设计得很完整而导致了本节课的不足。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节高一学生下学期的英语同步读写课,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高一教学的范围(如:非谓语动词和倒装句都不是高一学生现阶段要掌握的内容),其难度几乎可以等同于高三二轮复习的书面表达专题训练课。从课堂真实的教学效果来看,虽然有个别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内容,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无法应对的。显然,这与老师原来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是有较大差距的。
 这节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其主要原因是:
1.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情(这是一个处于高一下学期的普通班,并非是实验班或重点班)
2.教师明显把高一的学生当成了高三的学生;
3.教师只是从人物写作的基本技巧出发,而没有考虑到现阶段高一学生所掌握的真正的写作基础知识有多少;
4.教师没有体现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只是从教师本身的教学需求出发,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5.教师过于追求写作手段的完美性,而没有考虑面向高一学生的适合度;
6.教师对全班学生只有一种要求,而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层次性要求。
几点教学建议:
1.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包括:现有的学习能力、原有的学习基础以及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以上的几个方面。
2.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能盲目超前和随意拔高。在合适的阶段对合适的学生群体提出合适的要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教师上课并非是纯粹个人专业知识的全面展示,而是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指导和服务。
4.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教学要求,一节课下来要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5.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状态。
6.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细节和规范问题(书面表达中的书写和卷面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