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对课堂教学展示课的几点思考

(2015-04-30 06:44:25)
标签:

展示课

主体

内容

方法

建议

分类: 教学随笔
   【原创】对课堂教学展示课的几点思考

  本学期按照教学处的计划,将在全校范围内安排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授课老师是各个学科的教师代表,所以是被公认为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教学风格比较成熟,教学方法比较多样的教师。展示课的本意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让更多的老师从中感悟与见证,收获与分享。但如果定位错位,角色不当,则有可能走入另外一种误区,变成了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表演或作秀。以下是几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1.谁来展示?首先要搞清楚谁是展示课的主体?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教堂”或“讲堂”,所以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主角理所当然就是学生。老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的学习过程。
2.该展示什么
 1)展示的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而不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
 2)展示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教师本身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3)展示的应该是学生的活动成果而不是老师课前预设的课件答案:
 4)展示的应是学生的精彩互动与对话段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水平:
 5)展示的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质量而不是老师组织活动的数量:
3.展示过程的几个结合:
 1)静态与动态的结合:通常来说,老师都比较喜欢展示学生动态的一面,追求表面的笑声与掌声,却忽视了静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审题与答题、质疑与判断)。事实上,静态的活动更真实,更有含金量。为此,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静态下学习。在此期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去观察与等待。
 2)个体与集体的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首先让小组代表发言反馈,如有不足或遗漏之处再由小组成员补充,如本组成员也无法回答时,则在全班范围内来共同解决。
 3)基础与能力的结合:基础性问题可以快速展示,能力部分则要体现难点是否得到了突破;
 4)细节与规范的结合:千万不要忽视了细节与规范的展示,因为细节与规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为了体现细节与规范表达的真实性,必须为学生提供暴露答题过程的机会—到黑板上板书展示,不要单纯考虑速度与效果,全部用老师预先制作的课件一放了事。
4.何时展示?展示的程序要合情合理,符合真实课堂的状态。既然是展示,肯定就离不开成果。而成果的产出又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与集体的努力才能生成的。为此,只有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可以展示,而不是老师来抢着展示(学生还没有成果出来之前,老师已经把答案展示出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