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九寨沟和黄龙池

(2023-10-09 16:45:08)
标签:

游九寨沟

黄龙池

瀑布

观光车

索道缆车

分类: 游记

             游九寨沟和黄龙池

     2023914日游览完都江堰后,到在水岸庭院提前吃了中午饭,就开始向九寨沟出发。大约走了6个多小时,网查353公里,天黑时到了九寨沟。藏族人赠送了一顿藏族家庭晚餐,用牦牛肉火锅盛宴招待了我们。席间藏族人给我们唱歌跳舞。宴毕,又有藏人在院内领着大家一起跳舞,展现了藏族人的热情好客,场面热闹非凡。当晚住在了九寨沟的格莱斯轻居酒店。

    915日早起520分从所住的酒店出发,直奔九寨沟旅游区。导游讲,今天一日内九寨沟有一万名游客。中途到饭店吃早饭,同时可以买一些回去的礼物,或备游览途中吃的午餐。之后到达景点的入口凭身份证进入,直接登景区内的观光车奔游览景点。九寨沟的主要游览景点呈Y字形分布。我们先登上了去左手边长海的车。约7点稍多一点到了长海。类似于这样的海,在九寨沟有114个,能作为景点观光的当然不会太多。然后从此景点开始向下行,大约半个小时后,步行到了下一个景点五花池。大自然的恩赐,在阳光照射下,水面呈五彩缤纷,显得壮观诱人。继续向下到达一个站点 ,再坐观光车直达右手边的箭竹海。沿着箭竹海向下看到了壮观的箭竹海瀑布。瀑布不太高,但面积长度不小,很是吸引游人。就这样不断地向下一个景点走,再不断地更换观光车,继续前行,观看了熊猫海、五花海、珍珠滩瀑布、树正瀑布、火花海、双龙海及其瀑布。景点太多,游览了一天,据导游说,游览的这些景点可能仅有全景点的三分之一。

    在大山深处的天然氧吧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行走在木栈道上,时而坐观光车奔驰在油漆马路上,时而步行在人工修建的木栈道的阶梯上,全是向下行进。游览一天下来,手机显示我步行了23794步,也就是说走了二十八、九里路。

    晚上仍住原来的酒店。第二天,也就是916日早起520分开始去黄龙景区。中途到一家饭店吃早餐。同时可以购买当地的特产,如藏红花、天麻、松贝、牦牛奶、松茸等。今日的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太阳显得很友好地直射在大地上。导游讲,我们乘坐的大巴是保姆车,总长度12米,可乘坐37人,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有黑龙江的、内蒙的、江苏、浙江、贵州的等有缘组成了一个旅游团,乘坐一辆大巴车。在进景区前,必须到指定地点签到,并换有专职人员给游客讲解进入黄龙景区后的注意事项和如何应对高原反应。之后,为游客提供了每人100元一瓶的《高能维肽》,可以缓解高原反应。之后进入黄龙景区。

     黄龙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一个风景名胜区,与九寨沟毗邻,相距100千米。黄龙沟 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临涪江源流——涪源桥,是一条长7.5公里、宽1.5公里的缓坡沟谷。沟内布满乳黄色岩石,远望好似婉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黄龙,黄龙沟名即来源于此。明代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她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入黄龙景区的海拔是3千米。黄龙池是黄龙景区的主要景点,海拔5千多米。先是坐索道上去,然后再倒电瓶车送至黄龙池就近的地方。下电瓶车后要再走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到得黄龙池。

    在索道缆车里,一眼望去,满目生长在陡峭山坡上的高大茁壮茂密的树林,每颗都有约30多公分的胸径,可能就是原始森林吧,很美丽的山中景色。

    下了电瓶车,沿着蜿蜒曲折的栈道步行而上,开始一步步的走向黄龙池。由于空气稀薄,感到微微的喘。像我们这些生长在平原上的人确实不适应。所以不能快走。只好走几步就要歇歇,再走再歇,直到登上了黄龙池。五颜六色的彩池映入眼帘,地势梯田状排列,溪水由高向低处流淌。水底有钙化沉积,虽是清澈见底的溪水,但随着周围景色变化和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不断变幻出绚丽多彩的颜色,真是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恩赐给人间如图如画的美景,光彩夺目,所以被誉为“人间瑶池”。怨不得有人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何来黄龙池!把黄龙池说成是天上瑶池。

    黄龙沟的山间美景,层林尽染,满江碧透,七彩溪流吸引着游客争相拍照留影纪念。遗憾的是我因为年纪大了,速度自然就慢了一些。没能游遍全沟美景。身体比观景更重要,所以就选择了自费40元坐索道下来了。之后用午餐,乘旅游大巴经8个小时的车上摇曳回到成都我们原来住的名城酒店。这次的组团旅游就结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都江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