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故事系列之五
任地方官,很重视学堂的建设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是仁宗皇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二十岁的韩琦不负众望,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甲科第二名榜眼。不久皇上颁旨,榜眼韩琦通判淄州(山东淄博),成为地方军州的副长官。自此,开始了他一生为官的生涯。
韩琦到任后,经常深入到所辖淄川县、常山县、邹平县、高苑县等巡察,访民情、问年景、察风俗、看刑狱,最关心农事和民众的疾苦。但让他痛心疾首的是州学破败不堪,多年失修,拥挤狭窄,目不忍睹。巡察回来后他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向知州大人王子融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二人一拍即合。知州大人请韩琦草拟具体条款,一起上奏朝廷。有朝廷的支持和韩琦的积极推动,之后相继扩建了州学,各县县学也得到了修缮,赢得了州县上下和士子们对新来通判的赞誉。
在并州任上期间,看到学生在一所逼仄狭小的大殿院子里读书,又没有廊庑,大殿门里门外和窗户下都站着神情专注的学生在读书。韩琦顿觉凄然,默默离去。那时他的身体欠佳,但他还是要拖着病体,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对夫子庙学堂的修缮工作。他任命司户参军牛景为庙学教授,前往鲁地曲阜孔庙,描摹孔圣人及七十二贤弟子的画像,回来后负责修缮夫子庙的扩建与圣人像的重塑。同时,将庙东的兵营迁往别处,余之改建为学堂。
这次扩建的夫子庙,重塑了孔子塑像,在院子廊庑中增设了颜渊诸弟子大儒的画像。新建的府学南建书楼,北设讲堂,东西为斋舍,焕然一新。而建设之费用全为官资,无一钱一货取自民间。完工之日,韩琦亲自作《并州新修庙学记》,刻于庙学之壁。这对于开启民智,培养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