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琦故事系列之六谏官之责

(2022-09-26 10:24:30)
标签:

韩琦任谏官

抗朝中腐败之风

日罢四相

分类: 历史知识

              韩琦故事系列之六

               谏官之责

     景祐三年(1036年)秋天,韩琦就任右司谏。

     景祐年间(1034——1038年),水患、旱灾、地震灾异频见,朝野人心惶惶,上下不安。仁宗皇帝对道教深信不疑,在皇宫中的大庆殿内开设道场禳灾,同时分派使者到各地的名山圣地向神仙祈福消灾。朝中平庸的内阁宰臣更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朝中一些年轻有为的朝臣因志同道合,经常聚集在韩琦的周围,议论国事朝政,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大家对朝廷软弱无能、无所作为议论纷纷。这些宰执们对朝廷的纲纪堕败、又连遭天灾,却置若罔闻,迂腐昏庸,专注佛事,沉迷祈禳,于国无任何益处!

     韩琦觉得自己身为谏官,在国家危难时刻,应该站出来说话了。韩琦指出:历代皇帝祈禳,首先要自我反省,整饬朝政,修德理刑,广求治国益言,才能减灾免祸。

     韩琦又特别指出大庆殿乃国家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是个庄严肃穆的神圣地方,不容僧道之人在这个地方昼夜喧嚷,有损朝廷威严,有失国家法度,对神灵也大为不敬。如果一定要搞的话,移置别所。韩琦这番义正严辞的谏说,仁宗皇帝顿悟,也觉得十分有理,欣然采纳。

     宋朝自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朝中出现了很多腐败之风,有的不走程序升官封赏,有的行贿受贿,投机专营,走后门跑官要官,使朝中存在诸多弊政,腐败之风盛行,败坏了朝廷的纲纪。正直的韩琦,希望朝廷降诏申谕,并建议,对有关国家大政的重要官职,皇上要征求朝臣们的意见,不得草率从事,对那些不择手段,妄求迁转者,当从重严处。

      韩琦的这一奏章,受到仁宗皇帝的首肯,并且又加了一条,即对那些执意妄行,知法犯法者,让御史台及时予以纠劾。这对当时官场上的投机钻营、行贿受贿之辈是个很有力的遏制和打击。

      当时,朝中有四名宰相,王随与陈尧佐为宰相,韩亿与石中立为参知政事。这四个人平庸无能,才德低下,心胸狭窄,任人唯亲,朝政败坏,众望不协,位居显职而罕所建功。首相王随,一遇国家大事或佛道祈禳即装病告假,简直是一个贪禄窃位的病宰相,其德其能远不符合百官之首的要求。次相陈尧佐老迈昏聩,私心重重,欺上瞒下,违法乱纪。参知政事韩亿为儿子跑官不说,还让兄弟两人换来来换去,把朝廷官职视为自家私物,为所欲为,影响极坏。参知政事石中立担任副相后,并未看到他谋划国家大政方针上有所建树。

      性格直率倔强的韩琦不计名利得失,一心为大宋江山社稷着想,不断地向仁宗皇帝奏疏,坦率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罢免平庸的宰执。仁宗皇帝看了看,却犹豫不决。韩琦毫不气馁,又上一奏折,并向仁宗皇帝指明:

    “如果皇帝认为罢免宰相事关重大而犹豫不决,难道是想任由几个庸医断送祖宗八十年太平基业!我一个小小的司谏,犹能不畏权贵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一再上疏,所希望的是您这样一位有尧舜之德的皇帝,不因为奸佞当道而堵塞言路,黜退贤良,从而开千秋基业,致万世太平。”

     韩琦为了坚定仁宗皇帝的决心,以性命为代价,接着又上一奏折,半年之内他上了十余本奏疏。他在奏疏中说,如果皇帝认为我是过分诋毁他人,离间君臣而不执行,那我情愿将我的奏疏公示于朝堂百官会议上,并委派御史台监督朝议讨论,以明是非。如果我的谏言不错,则乞求皇上对于庸臣予以罢免。如若认为我的行为虽于朝政无损,于国体无害,那是我自己发狂,则可问罪与我,我决不逃避。愿皇上勤政答天,申明赏罚,判其邪正,以塞群议。

     韩琦的奏疏一针见血,义正言辞,秉公直书。以一个谏官的责任,站在江山社稷的政治生态高位,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又给仁宗皇帝指出一条路。

     韩琦的公而忘私,锲而不舍的韧性精神,深深感动了仁宗皇帝,也终于促使仁宗皇帝痛下决心,将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位宰相同日罢免。

     这真是石破天惊、震动朝野的大事。那时,韩琦仅二十九岁,在小小的谏官位置上只待了两年,前后上疏七十有余。竟然一下扳倒四位宰执,一鸣惊人,声誉鹊起,成为深孚众望的朝廷柱石之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