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一位青史留名的宋朝名相、贤相
一说韩琦就会有人下意识地想到戏剧《秦香莲》里的韩琪。可是我说的韩琦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皇帝年间的宰相韩琦。《秦香莲》剧中的韩琪仅仅是个捕快,是个吃公家饭的官差。
近来我读了两本书:《韩琦传》和《韩琦家族评传》,书中用详尽的历史资料写了北宋宰相韩琦的一生从政的事迹,甚是感人。韩琦不仅人品正,事绩辉煌,为官清廉,也给历史留下了榜样。看后令人感动、感慨、一种敬仰之情悠然而生。顿觉得韩琦睿智、干练、有谋略,不愧是一位朝廷的重臣、国家栋梁、捍卫江山的柱石。两本书写得是满满的正能量。
韩琦(1008——1075),安阳人。二十岁考中进士,获甲科第二名榜眼。从此入仕途,一直干到病逝还在工作岗位上。在朝中做宰相十年,政绩卓著,深受皇上和众百官的颂扬。同朝为官的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韩琦死后,宋神宗在追赠韩琦为尚书令的告策中这样评价韩琦:“韩琦见识渊博而富有谋略,庄重耿直而不屈不挠。早年即有天下声望。为相出入于三朝,执政周旋于二府。在仁宗与英宗之际,首推定策之功,又接受了顾命的重托。泽被生民,勋在社稷,出任边关重镇,使边境得到安定,功成名就,恳辞印绶之寄。尽瘁于国,任重于时。辅弼之功,无愧前良,当可永为忠义之功。”
韩琦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治舞台上,是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30岁时在当朝就享有盛誉。与范仲淹一起镇守西陲,名震边关,被称为
“韩范”。有民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韩琦在定州任职长达六年深得定州百姓爱戴。定州百姓到京师乞求朝廷为韩琦建立生祠。生祠就是指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朝廷没有同意。但在韩琦去世后,为韩琦建立了庙宇。现在定州还有韩琦的雕像。表达了定州百姓对韩琦的敬仰之意。雕像高达10·5米引人注目,令人仰视。一位学者曾说,不知韩琦,愧为定州人!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巡视安阳期间,一连写下《韩琦论》《韩魏公赞》和《谕祭宋臣韩琦墓文》。乾隆皇帝对北宋名臣的历史功绩赞不绝口,《韩琦论》的开篇便是“夫为人臣者,当国家清夷之际,进言纳谏,理国致治,固一代名臣也。”
《韩魏公赞》中写到“弱冠登第,律见嘉祥。云辉日下,五色呈光。”
《谕祭宋臣韩琦墓文》中“扬光训于两朝,润泽生民。活遗黎者百万,处危疑而不惧。”三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安阳人韩琦的景仰之情。
韩琦,是安阳历史上官职最高,名声显赫,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位政治家。曾三次知相州。至今安阳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能与韩琦比肩。其裔孙四代《宋史》有传,这不仅在三百多年的宋代罕见,而且在后世元、明、清近八百年也无二例。是安阳史上鲜而不多见的乡贤翘楚。是一位青史留名的宋朝名相、贤相。是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贤相!是一位值得被后人大张旗鼓宣传的贤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