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2022-04-27 09:41:59)

老家诸暨的璜山,向来以耕读传家为长,民国时期出了一卷《梅岭课子图》,故事应该发生在原来璜山的杨梅岭下村,我指的是原来的璜山。

前几天,有好友约我去璜山的化泉齐村看看,说是有个木工师傅建了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木工坊,号称《芝园》,很有传统气息,朋友还介绍说,门面的字是我的老领导梁平波先生所书法,一下子吊起了胃口,便一骑绝尘的奔向璜山的齐村。

房子仿佛是老式晚清时期的园子,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主人介绍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令我暗暗吃惊,这些物件雕筑的功夫,一丝不见粗制滥造,透露出满满的文化气息,也是看惯了新作旧的门道的我,一下子便跌入溪北大台门之中。

开门便是玄关一样的屏壁,看到梁平波书记的"芝园"两个绿色大字,绿色给人以一种舒适的感觉,对我来说很亲切,很温馨,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主人王章仁之间的感情,章仁师傅是黄畈阳村人,非常干练利落,便陪我们一起在"芝园"里面转,抬头一看,这些雕梁画栋,尤其是那一条横梁上的溜空雕"百马图",不但极具古典风格,还有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以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第二进还有一个天井,地面全是卵石拼扣而成的荷花及传统吉祥图案,两个柱子上的一副楹联,道尽了主人王章仁先生的林林总总:上联是:立德为砖堂前屋后皆德誉,下联为:匠心作木榫头卯眼尽诚心。楹联也是梁平波先生的书法。

这里的沿廊宽敞,门窗都是工字,井字,回纹,云纹等如意格式,这些窗格设计,都是大有讲究的。

坐在这里的大堂上可以在厅堂里面一边喝茶,一边与客人交流。

刚刚落座,主人便请我们上楼参观,多少年没有踩到这种老式的木质楼梯了,似乎喚醒了率性的童心。

原来楼上别有洞天福地,一组老式房屋串拼上梁缩小了的榫卯建筑结构的框架摆设在这里,一层层木香扑面而来。主人一道道的给我们介绍,梁与桁,鹰嘴与鳖群,还有垫头等等,听得我是云里雾里,传统文化,两个字:讲究!

想起了鲁班学艺,年轻的鲁班去拜师学艺,师父在一个草披的简陋堂屋中睡着了,鲁班看到边上的一堆生锈了的斧,刨,凿,锯等工具,不去惊动师父,便把这些工具磨出来,磨了七七四十九天。刚刚磨完,师父醒了,师父让鲁班去后山把山岗上的大树砍倒,鲁班提着斧头砍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树砍了,师父让他把这棵大树锯多少条长条,多少条短板,也锯了七七四十九天。接下来就是在木条上凿眼,多少个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也化了七七四十九天。

然后,师父起床让鲁班跟着到后院,整个后院却是一个富丽华贵的天堂,这里不仅有宫室舟桥,亭台楼榭,还有民间木匠工艺的种种范本,全部都是用积木搭併而成。师父让鲁班仔细的观察,并牢牢的记忆下来,鲁班在这里一窝,又是七七四十九天。

这一天,师父拿了一根竿子,把室内的所有建筑物全部推倒,让鲁班恢复原样。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七七四十九天才恢复了原样,鲁班的学艺生涯结束了。

从鲁班学艺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好友吴国新学艺,这个不甘平庸的山里汉子,一把斧头从老家劈出来,劈到诸暨城关,一路的劈过去,劈到上海,劈到北京,一直劈到东北的汪清县,现在巳经成为东北吉林汪清县建言献策的政协委员,也应该是木匠师傅出人头地了。

这次到王章仁师傅这里来学习,他身上的一种传统工匠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深深的吸引着我。他可以不厌其烦的重复劳动,他可以静静的坐在工场中苦旅,这种秉性便具备了他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的个体素质,具有不厌其烦的吃苦耐劳和无声无息的埋头苦干这些要素,便决定了人人都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过去的大户人家,起屋造宅也好,长年累月的雇有工匠在家中干活,讲究精雕细刻,我们见过的千工床,内涵是如此的丰富,不像后来的求快速成,一张床可以六七个工就完工。

记得小时候的当年一个篾匠师父说他的前辈编制一领竹席,整整化了三年时间,后来成为国宝献给朝廷。

这次到"芝园"的二楼参观,好像作为主人的王章仁师傅也有鲁班学艺的感觉,一堆上年代了前辈用过的工具,除了房子的传统建筑结构,连师徒两个人面对面锯板的场景和素材都有。

很欣赏他雕刻的几个牛腿,有舟子渔夫,有文人墨客,还有耕读文化等等,这里还有升,斗,石,斛以及秤的传统量具实物,很长见识。

我的意思是可以申请诸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这里还配备有一个课堂教学一样的工作室,可以应对游客及学生们来参观的时候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所用。不过,我倒是想给当地有关部门呼吁一下,"芝园"的内涵还真值得称赞,但"芝园"的外延,有待装点,园林景观工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带有美人靠的回廊,不用太长,亭台,不必太多,小桥溪水可以交相辉映,还有鸟语花香,还有借得这一带的山风骤雨,春秋时节,可以到这里来赏花听风赋红叶,不亦乐乎。

老式的璜山化泉一带,除了这个"芝园",在我的记忆中,还有值得可以说一说的不少题材,比如"齐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比如晓居凤眼头,比如名人徐逸樵,黄寿波,还有桑苑湾村,桑苑湾村当年副业搞得好,别的村生产队分红只有几毛钱,而桑苑湾村生产队分红年都是一块多,这个村的带头人童铁波,曾经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值得好好的挖掘和宣传。还有我们这一代影响很大的化泉女子石工连等等。

还有地方的风物,那天的晚餐之后,便在工坊现场直播了传统的樁麻糍节目,人人都可以上去抡夯,我也耐不住童心,上去一抡便二十几下,博得边上围观的朋友们一层层喝彩,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芝园",主人很谦虚,说是芝麻的芝,尽管那么小巧,但很有品味的味道。

我倒觉得这个"芝",应该是灵芝的"芝",记得褚遂良所书的《孟法师碑》中有"志在芝桂"一词,形容有摘桂冠的高度,这里《孟法师碑》中的"芝"便是灵芝。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素贞身怀六甲去峨眉山盗仙草便是灵芝。

"芝园",应该成为璜山镇的一棵灵芝,我们还期待着"芝园"成为诸暨市的一棵灵芝,期待着成为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江南仙草。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璜山齐村的"芝园"。陈泉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