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也就是说,从医学角度看,扶一把倒地的老人成了精密的技术活儿,不是你想怎么扶就可以怎么扶的,如果扶得不正确,有可能加重老人的病,或带来意想不到的更大危害。与其这样以好心来添乱,不如打110、120对双方都更加安全可靠。而今天,又有卫生部官员对那个技术指南释疑:有卫生部官员昨日称,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制定历时两年多时间,与近期的社会事件无关。卫生部想撇清与近期事件的关系,也许是不想得罪什么其他部门吧。不管是否与近期事件有关,大家都会联想到近期事件,有扶了被讹的,有没有被及时扶起而不幸去世的,而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南又在这节骨眼上,及时的出台了,与近期事件有没有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扶人的技术指南,但愿不会被人劫持了,用来做为自己的敲诈碰瓷指南。
仔细看了技术指南,倒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受伤情况要分很多种,但旁观者不去查看怎么能分清是哪种情况?查看的时候如果有动了老人,他会不会说就是你把我动错了,才加重了我的伤害?而且,普通人如果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查看了又能保证能够正确判断他是骨骼伤害、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任意什么病?如果判断错了,扶的方式不对,会不会被判赔?家属会不会根据这个技术指南,经研究发现,我家老人是这个病,应该这样扶,你判断成了那个病,用那个方法扶,是错误的,结果导致伤害和病情加重,你必须赔偿损失。这时候,这个扶人的技术指南就成了家属要求赔偿的敲诈指南,成了扶人者的灾难指南。所谓技术,就成了激素,把老人及其家属的利欲心瞬间吹膨胀,本来应该感恩的心变成了反咬一口的蛇蝎心肠。技术也就是教育他怎么计算恩人,岂比悲哀?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技术指南不好,我是说,对于家有老人的人来说,这是有用的技术指南,对于不把它用来做伤天害理敲诈的缺德事的人来说,它就是纯粹的技术指南。但是,总有那么些老人,他她不穷,却也想讹人一笔钱财,这样的钱用了也会遭老天报应的,不报应在自己身上,也会报应在子孙身上。既然双方都没有有力证据,法官就不应该偏向任何一方,而法官无一例外都偏向了倒地老人,为什么?只有当事法官最清楚。
这么多案例表明,我们不是最急需怎么扶的技术指南,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都没有一部怎么扶人的技术指南,但千百年来,也没有出现今天这样多的碰瓷老人。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怎么不被敲诈碰瓷的技术指南,迫切需要法院公开公平公正判决的技术指南。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再好的技术指南也不敢保证好心人不被敲诈,反而会帮助他怎样更好的敲诈。如果救人最终反害己,再好的技术指南也不会让人愿意去扶人。
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南已经及时出台了,法院为什么不及时出台从法律角度的不被敲诈指南、公正判决技术指南?我们期待法律真正能够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而不是助纣为虐,让好心的扶人技术指南成了碰瓷技术指南。
卫生部官员释疑扶跌倒老人指南 称无关近期事件http://news.sina.com.cn/c/2011-09-08/04032312310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