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难七处征心不得(心是什么之四)——【楞严经】

(2011-01-21 16:42:27)
标签:

悟妙法师

阿难

七处征心

佛陀

无著

楞严经

心是什么

文化

分类: 妙文分享

                                         阿难七处征心不得(心是什么之四)——【楞严经】

                阿难七处征心不得

   

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阿难先后以七处回答之,均为佛所论破,称为七处征心。

   楞严会前,阿难因乞食而遭遇摩登伽女以幻术诱惑,将毁戒体时,佛遥知之,敕文殊持咒往护阿难归来。楞严会时,佛乃征其心目所在之处,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迨佛征其心不在内时又答以在外。如是辗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著处。盖佛欲破除阿难之妄想缘心,使其妄心无所依止,故一一论破,以显此心遍一切处,无在无不在之妙净。
  

(一)心在内。阿难初答“心居身内,目在于外”,佛遂谓:“心若在身内,则应先见身中之心肝脾胃等物,然后才能见外境。若不先见身中之物,心岂在身内?”
 

(二)心在外。阿难以灯光为譬喻,谓:“众生心在身外,不见身中,如灯光在室外,故不能照见室内。”佛诘之:“若言心在身外,则身心两异,各不相知;而今身心相知,岂可谓在外?”
 

(三)潜根。阿难以琉璃笼眼为譬喻,谓心潜伏眼根里,若眼见物时,心随即能分别而无有障碍,如以琉璃笼于眼上而不碍于见物。佛以阿难引喻失义而责之曰:“若以琉璃喻眼,则眼亦可见;眼若可见,即同于境矣!眼若同境,则心境各异,岂可谓心潜伏根内而可分别?”
 

(四)在闇内。阿难又计:“诸众生之身,腑脏在中,窍穴居外,如我今者,开眼见明为见外,闭眼见暗为见内。”佛乃问其:“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与眼相对否?若与眼相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不相对,云何成‘见’?”
 

(五)随所合处。四度被论破后,阿难答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佛又诘之:“汝言随所合处者,若心无体,则无所合;心若有体,则汝以手自挃其身,汝心必能觉知,此觉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来?若于内出,则心在身中;若从外来,则应先见表面。既非内外,则无出入;出入既无,体性何有?若无体性,谁为随合?”

(六)在中间。阿难谓:“心在根、尘中间。”佛又问:“心若在根、尘之中,此心体为复兼于根、尘?为不兼于根、尘?若兼于根、尘,则根有知而尘无知,根、尘敌对,有知、无知两立,云何为中?若不兼者,不属根、尘,即无体性,中何有相?”
 

(七)无著。阿难最后答以“一切无著,名之为心”,然佛又诘之曰:“若言不著名之为心者,如世间水陆飞行一切物象,汝心不著,然此等物象为有为无?若言无者,则同龟毛兔角,云何更有不著之物而言不著?若言有者,物在则心亦在,又云何无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p107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

 

(阿难七处征心不得  悟妙法师  编辑  感恩分享!) 

 

请继续分享:

《平凡而伟大的心灵(心是什么之十)——东杜仁波切》 

《真实永恒的快乐来自心(心是什么之九)——东杜...》

《我们为什么受苦(心是什么之八)——东杜仁波切》

阿难七处征心不得(心是什么之四)——【楞严经】《牧牛童觅心的故事(心是什么之五)——【密勒日...》

《修心祈祷文 (菩提心海入门)》

《二谛开启中观之门》

《把心带回家(心是什么之三)——索甲仁波切》

《心与心性(心是什么之二)——索甲仁波切》

《命里只有八分米,不料福报滚滚来》

《女人的武器》

《九华佛国  水墨禅韵(九华山  影像)》

《在家学佛典范(在家修行之一)》

 《为妻之道与七种妻子》

《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如何做好丈夫、好妻子?)》

《吉祥经》《幸福快乐的指引--——《吉祥经》开示》

《在家学佛典范(在家修行之一)》

 《慧眼识“婚姻”(在家修行之三)》

《烦恼即菩提(在家修行之二)》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画音】》

《春日里桃花源的禅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